上文說過,市場任何品種任何週期下的走勢圖,都可以分解成上漲、下跌、盤整3種基本情況的組合。上漲、下跌構成趨勢,如何判斷趨勢與盤整,是判斷走勢的核心問題。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就是,走勢是分級別的,在30分鐘上的上漲,可能在日線圖上只是盤整的一段甚至是下跌中的反彈,所以拋開級別前提而談論趨勢與盤整是毫無意義的,這必須切實把握。注意,下面以及前面的討論,如沒有特別聲明,都是在同級別的層面上展開的,只有把同級別的事情弄明白了,纔可以把不同級別走勢組合在一切研究,這是後面的事情了。

上漲、下跌、盤整3種基本走勢,有6種組合可能代表着3類不同的走勢。
陷阱式:上漲+下跌;下跌+上漲。
第四段:
反轉式:上漲+盤整+下跌;下跌+盤整+上漲。
中繼式:上漲+盤整+上漲;下跌+盤整+下跌。
市場的走勢,都可能通過這3類走勢得以分解和研究。站在多頭的角度,首先要考慮的是買入,因此,上面6種最基本走勢中,有買入價值的是:下跌+上漲、下跌+盤整+上漲、上漲+盤整+上漲3種。沒有買入價值的是:上漲+下跌;上漲+盤整+下跌;下跌+盤整+下跌。由此不難發現,如果在一個下跌走勢中買入,其後只會遇到一種沒買入價值的走勢,就是下跌+盤整+下跌,這比在上漲時買入要少一種情況。而在下跌時買入,唯一需要躲避的風險有兩個:一、該段跌勢未盡;二、該段跌勢雖盡,但盤整後出現下一輪跌勢。
在沒有趨勢沒有背馳中,對下跌走勢用背馳來找第一類買點,就是要避開上面的第一個風險。而當買入後,將面對的是第二個風險,如何避開?就是其後一旦出現盤整走勢,必須先減倉退出。爲什麼不全部退出,因爲盤整後出現的結果有兩種:上漲、下跌,一旦出現下跌就意味着虧損,而且盤整也會耗費時間,對於中小資金來說,完全沒必要。這裏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留待後面分析,就是如何判斷盤整後是上漲還是下跌,如果把握了這個技巧,就可以根據該判斷來決定是減倉退出還是利用盤整動態建倉了。這是一個大問題,特別對於不想坐莊的大資金來說,這是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因爲不想坐莊的大資金的安全建倉在6種走勢中只可能在下跌+盤整+上漲這一種,其他都不適用。至於坐莊的建倉方法,和這些都不同,如有興趣,本ID以後也可以說的。
根據上面的分析,可以馬上設計一種行之有效的買賣方法:在第一類買點買入後,一旦出現盤整走勢,無論後面如何,都馬上退出。這種買賣方法的實質,就是在6種最基本的走勢中,只參與唯一的一種:下跌+上漲。對於資金量不大的,這是最有效的一種買賣方法。下面重點分析。
對於下跌+上漲來說,連接下跌前面的可能走勢只會有兩種:上漲和盤整。如果是上漲+下跌+上漲,那意味着這種走勢在上一級別的圖形中是一個盤整,因此這種走勢可以歸納在盤整的操作中,這在以後對盤整的專門分析裏研究。換言之,對於只操作“下跌+上漲”買賣的,“上漲+下跌+上漲”走勢不考慮,也就是說,當你希望用“下跌+上漲”買賣方法介入一隻出現第一類買點的股票,如果其前面的走勢是“上漲+下跌”,則不考慮。注意,不考慮不意味着這種情況沒有盈利可能,而只是這種情況可以歸到盤整類型的操作中,但“下跌+上漲”買賣方法是拒絕參與盤整的。如此一來,按該種方法,可選擇的股票又少了,只剩下這樣一種情況,就是“盤整+下跌+上漲”。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對於“下跌+上漲”買賣方法來說,必須是這樣一種情況:就是一個前面是“盤整+下跌”型的走勢後出現第一類買點。顯然,這個下跌是跌破前面盤整的,否則就不會構成“盤整+下跌”型,只會仍是盤整。那麼在該盤整前的走勢,也只有兩種:上漲、下跌。對於“上漲+盤整+下跌”的,也實質上構成高一級別的盤整,因此對於“下跌+上漲”買賣方法方法來說也不能參與這種情況,因此也就是隻剩下這樣一種情況:“下跌+盤整+下跌”。
綜上所述,對於“下跌+上漲”買賣方法方法來說,對股票的選擇就只有一種情況,就是:出現第一類買點且之前走勢是“下跌+盤整+下跌”類型。因此這裏就得到了用“下跌+上漲”買賣方法選擇買入品種的標準程序:第一,只選擇出現“下跌+盤整+下跌”走勢的。第二,在該走勢的第二段下跌出現第一類買點時介入。第三,介入後,一旦出現盤整走勢,堅決退出。注意,這個退出肯定不會虧錢的,因爲可以利用低一級別的第一類賣點退出,是肯定要盈利的。但爲什麼要退出,因爲它不符合“下跌+上漲”買賣不參與盤整的標準,盤整的壞處是浪費時間,而且盤整後存在一半的可能是下跌,對於中小資金來說,根本沒必要參與。一定要記住,操作一定要按標準來,這樣纔是最有效率的。如果買入後不出現盤整,那就要徹底恭喜你了,因爲這股票將至少上升到“下跌+盤整+下跌”的盤整區域,如果在日線或周線上出現這種走勢,進而發展成爲大黑馬的可能是相當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