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金香狂熱:關於荷蘭鬱金香球莖市場泡沫

  |  

荷蘭鬱金香球莖市場泡沫是什麼?

荷蘭鬱金香球莖市場泡沫,又稱鬱金香狂熱,是歷史上最著名的市場泡沫崩盤之一。它發生在17世紀初至中期的荷蘭,當時投機行爲將鬱金香球莖的價格推向了極端。在市場巔峯時期,最稀有的鬱金香球莖的交易價格高達普通人年薪的六倍。

如今,鬱金香狂熱的故事成爲投資中過度貪婪和投機可能導致的陷阱的寓言。

摘要

  • 荷蘭鬱金香球莖市場泡沫是有史以來最著名的資產泡沫和崩盤之一。
  • 在泡沫最嚴重的時候,鬱金香的售價約爲 10,000 荷蘭盾,相當於阿姆斯特丹大運河邊一棟豪宅的價值。
  • 鬱金香於 1593 年引入荷蘭,而熱潮主要出現在 1634 年至 1637 年。
  • 近期學術研究對鬱金香狂熱的真實程度提出了質疑,認爲它可能被誇大爲貪婪和過度的象徵。

荷蘭鬱金香球莖市場泡沫的歷史

鬱金香最早出現在16世紀的歐洲,經由香料貿易之路傳入歐洲,賦予了這些進口花卉一種異域風情,它們與歐洲大陸的其他本土花卉截然不同。因此,鬱金香成爲富人花園中的奢侈品也就不足爲奇了。據《經濟與自由圖書館》記載,“任何有錢人如果沒有收藏鬱金香,都會被視爲品味低下的表現。”

荷蘭社會中產階級(當時歐洲其他地區尚無如此發達的中產階級)追隨富裕階層,試圖效仿富裕的鄰國,也對鬱金香有所需求。最初,鬱金香被視爲身份象徵,人們購買它的唯一原因就是價格昂貴。

但與此同時,鬱金香也以脆弱而聞名,如果不精心培育,很容易枯萎。17世紀初,專業的鬱金香栽培者開始在荷蘭本地改進鬱金香的種植和生產技術,並由此建立了一個蓬勃發展的商業產業,至今仍在延續。

據《史密森尼雜誌》報道,荷蘭人發現鬱金香可以從種子或母球莖上長出的芽中長出。從種子長出的球莖需要7到12年才能開花,但球莖本身第二年就能開花。所謂的“破球”鬱金香是一種帶有條紋和多色圖案的鬱金香,而不是由花葉病毒株進化而來的單一純色。這種變異促使人們對稀有的“破球”鬱金香的需求不斷增長,最終導致其市場價格高昂。

鬱金香席捲荷蘭

1634年,鬱金香狂熱席捲荷蘭。經濟與自由圖書館寫道:“荷蘭人對擁有[鬱金香球莖]的狂熱如此強烈,以至於該國的普通產業被忽視,甚至連最底層的民衆也開始參與鬱金香貿易。”

一株煙球的價值可能高達4000甚至5500弗羅林。由於17世紀30年代的弗羅林是重量和品質不確定的金幣,因此很難準確估算其如今的美元價值。但蘇格蘭記者查爾斯·麥凱在其1841年出版的著名著作《非同尋常的大衆妄想和羣衆瘋狂回憶錄》中,確實提供了一些參考:此外,4桶啤酒的價格爲32弗羅林。這大約相當於1008加侖啤酒,或65桶啤酒。一桶庫爾斯淡啤的價格約爲120美元,因此4桶啤酒≈7800美元,1弗羅林≈244美元。這意味着,以今天的貨幣價值計算,最好的鬱金香售價高達100萬美元以上(但許多球莖的交易價格在5萬至15萬美元之間)。到1636年,鬱金香貿易的需求量如此之大,以至於在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鹿特丹、哈勒姆和其他城鎮都建立了定期的鬱金香交易市場。

當時,專業交易員(股票經紀人)也紛紛加入進來,似乎每個人都能通過持有一些稀有的鬱金香球莖來賺錢。事實上,當時人們似乎覺得鬱金香的價格只會上漲,“人們對鬱金香的熱情將永存”。

這種快速下跌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人們賒賬購買球莖,希望通過出售球莖獲利來償還貸款。但一旦價格開始下跌,持有者就被迫不惜一切代價出售球莖,並因此宣佈破產。

人們開始利用槓桿購買鬱金香,利用保證金衍生品合約購買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商品。然而,隨着價格上漲,信心迅速崩盤。到1637年底,價格開始下跌,且從未回升。

泡沫破裂

到1637年底,泡沫破裂。買家宣佈無法支付先前商定的高價,市場崩潰。雖然這並未對國家經濟造成毀滅性打擊,但卻嚴重損害了社會預期。這一事件摧毀了建立在信任基礎上的關係,以及人們的支付意願和支付能力。

據《史密森尼雜誌》報道,荷蘭加爾文教徒誇大了經濟崩潰的景象,因爲他們擔心鬱金香驅動的消費主義繁榮會導致社會衰敗。他們堅稱如此巨大的財富是邪惡的,這種信念至今依然存在。

現實世界中的極端購買行爲

幾代人以來,人們對鬱金香的癡迷一直縈繞在公衆的腦海中,併成爲多部書籍的主題,其中包括黛博拉·莫加奇的小說《鬱金香狂熱》。根據民間傳說,鬱金香熱潮在17世紀30年代席捲了荷蘭社會的各個階層。麥凱寫道:“從最富有的商人到最貧窮的煙囪清潔工,都紛紛投身於鬱金香的爭奪戰中,高價收購球莖,然後再以更高的價格轉售。”

鬱金香狂熱是金融泡沫一般週期的模型:

  • 投資者失去了理性預期。
  • 心理偏見導致資產或行業價格大幅上漲。
  • 正反饋循環持續推高價格。
  • 投資者意識到他們持有的資產價格不合理。
  • 由於大規模拋售,價格暴跌,絕大多數人破產。

Beanie Babies 、棒球卡、非同質化代幣 (NFT)航運股的價格中也觀察到了類似的週期。

當時,荷蘭投機者斥巨資購買僅能開一週花的球莖——許多公司成立的唯一目的就是交易鬱金香。然而,鬱金香交易在17世紀30年代末達到了頂峯。

17世紀,荷蘭貨幣是荷蘭盾,這比歐元的使用更早。在泡沫經濟最嚴重的時候,鬱金香的售價約爲1萬荷蘭盾。17世紀30年代,1萬荷蘭盾的價格大致相當於阿姆斯特丹大運河邊一棟豪宅的價值。

荷蘭鬱金香狂熱真的存在嗎?

1841年,麥凱發表了他的經典分析著作《非同尋常的大衆妄想與羣體瘋狂》。麥凱(他從未在荷蘭居住過,甚至從未到訪過)記錄了數次著名的資產價格泡沫,例如密西西比騙局南海泡沫以及17世紀的鬱金香狂熱。正是通過麥凱關於這一主題的簡短章節,鬱金香狂熱才得以普及,成爲資產泡沫的典型範例。

由於鬱金香種植的時機,需求壓力和供應之間總是存在幾年的滯後。在正常情況下,這並非問題,因爲未來的消費合同是提前一年或更長時間簽訂的。但17世紀30年代的價格上漲如此之快,而且是在當年種下的球莖已經種植之後,種植者根本沒有機會根據價格上漲來增加產量。經濟學家厄爾·湯普森(Earl Thompson)實際上已經確定,由於這種生產滯後,以及種植者簽訂了在以後日期出售鬱金香的合法合同(類似於期貨合約),而這些合同由荷蘭政府嚴格執行,價格上漲僅僅是因爲供應商無法滿足所有需求。事實上,在此期間,新鬱金香球莖的實際銷量一直保持在正常水平。

湯普森利用合同中具體收益的數據指出,“鬱金香球莖合同價格與理性經濟模型的定價非常接近……‘鬱金香狂熱’之前、期間和之後的鬱金香合同價格似乎充分體現了‘市場效率’。”事實上,到 1638 年,鬱金香產量已上升至與早期需求相匹配,而早期需求當時已經減弱,導致市場供過於求,價格進一步下跌。

研究鬱金香狂熱的經濟學家厄爾·湯普森得出結論,這種“狂熱”實際上是對合同義務要求的理性反應。

倫敦國王學院歷史學家安妮·戈德加(Anne Goldgar)也撰寫了大量關於鬱金香狂熱的文章,她贊同湯普森的觀點,並對其“泡沫性”表示質疑。戈德加認爲,儘管鬱金香狂熱或許並非經濟泡沫或投機泡沫,但它卻因其他原因給荷蘭人帶來了巨大的創傷。“儘管金融危機影響到的只是極少數人,但鬱金香狂熱的衝擊卻相當巨大,”她寫道。

事實上,戈德加進一步指出,“鬱金香泡沫”根本不是一場狂熱(儘管確實有一些人爲一些非常稀有的球莖支付了高價,也有一些人損失慘重)。相反,這個故事被納入了公衆討論,成爲一則道德警示:貪婪是壞事,追逐價格可能很危險。

什麼是鬱金香狂熱?

鬱金香狂熱是 17 世紀發生的一次重大商品泡沫,當時荷蘭投資者開始瘋狂購買鬱金香,導致鬱金香價格達到前所未有的高位。

鬱金香狂熱與市場泡沫有何關係?

鬱金香狂熱反映了泡沫的普遍週期,從非理性的偏見和羣體心理將資產價格推高至不可持續的水平,到最終價格崩盤。鬱金香狂熱的例子如今被用來比喻其他投機性資產,例如加密貨幣網絡股

鬱金香狂熱如何影響荷蘭經濟?

正如記者查爾斯·麥凱所寫,鬱金香狂熱及其最終的崩潰並未損害荷蘭經濟,但仍造成了一些附帶損害。歷史學家安妮·戈德加從法庭記錄中發現,當承諾以100或1000荷蘭盾購買一朵鬱金香的買家拒絕付款時,他們聲譽受損,關係破裂。作者表示,這些違約行爲在一個以貿易和廣泛信貸關係爲基礎的經濟體中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文化衝擊”。

鬱金香狂熱與比特幣有何關係?

比特幣市場經常被拿來與鬱金香狂熱作比較,因爲兩者都引發了人們對一種幾乎沒有明顯用途的產品進行高度投機的價格波動。比特幣價格往往會在大幅上漲後暴跌,呈現出許多典型的泡沫跡象。

綜述

17世紀的荷蘭鬱金香狂熱常被引述爲貪婪、過度和金融狂熱的典型例子。當時,鬱金香球莖價格飆升,其背後並非基本面因素,而是源於對錯失良機的恐懼和羣體心理。然而,最近的分析質疑,鬱金香狂熱是否真的就是如今人們所指的、與其他泡沫(例如2001年之前的網絡股泡沫、2008年之前的次貸房地產市場或2022年之前的加密貨幣市場)相關的廣泛金融危機。事實上,這些學者認爲,鬱金香狂熱的概念被過分誇大,被當作一個寓言或教訓來馴服貪婪和過度。事實上,鬱金香球莖泡沫和崩盤的實際規模和嚴重程度遠比我們被引導相信的要小得多。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

邊際效用與微觀經濟學中的無差異曲線有何關係?

無差異曲線分析對新古典微觀經濟消費者理論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爲過。直到 20 世紀初,經濟學家一直無法提供令人信服的案例來使用數學,特別是微分學來幫助研究和解釋市場參與者的行爲。邊際效用被認爲是不可否認的序數,而不是基數,因此與比較方程不相容。無差異曲線(有些爭議)填補了這一空白。

10 多年後,金融危機的教訓

儘管自2008-09 年金融危機以來已經過去了十多年,但從這次特殊的經濟衰退中仍然可以吸取很多教訓。可以肯定的是,我們經歷了經濟復甦,儘管它相當不平衡——尤其是對於收入較低、幾乎沒有投資或儲蓄的人來說。不幸的是,這些人佔美國公民的近一半,雖然在超低利率和其他刺激因素下可能可以輕鬆賺錢,但太多勤奮的人沒有辦法利用它們。

美聯儲如何應對衰退

美國中央銀行,即美聯儲,有雙重使命:努力實現低失業率和維持整個經濟的物價穩定。在經濟衰退期間,失業率上升,價格有時會在通貨緊縮的過程中下跌。在經濟急劇下滑的情況下,美聯儲可能會採取重大措施來抑制失業率並提振物價,以履行其傳統職責,併爲美國金融體系和經濟提供緊急支持。

中國四大銀行

進入21世紀,中國在全球金融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事實上,根據 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 的 2021 年度排名,世界上最大的四家銀行(按資產規模)是中國的: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

泡沫的 5 個階段

什麼是泡沫?金融泡沫的一個基本特徵是,當投機性價格飆升發生時,大多數參與者都不再懷疑:只有在泡沫破滅後回想起來,他們才被認識到(令許多投資者懊惱的是)。儘管如此,一些經濟學家已經確定了泡沫的五個階段——泡沫上升和下降的模式——可以防止粗心的人陷入其欺騙性的魔爪。

美國股市崩盤時間表

股市崩盤通常是一系列經濟事件導致投資者因恐懼而反應過度的結果。由於適當的環境和任何有關經濟的壞消息都有可能引發導致崩盤的連鎖反應,因此這類金融危機在歷史上屢見不鮮。在美國,股市崩盤可以追溯到 18 世紀。儘管由於對什麼是“崩盤”存在不同看法,美國股市崩盤沒有官方時間表,但以下是我們認爲符合條件的金融危機的相關信息。

相關詞條

邊際效用:定義、類型、示例和歷史

什麼是邊際效用?邊際效用是指消費者因多購買一單位商品或服務而獲得的額外滿足感。經濟學家使用邊際效用的概念來確定消費者願意購買多少商品。當額外物品的消費增加了總效用時,就會產生正邊際效用。另一方面,當多消費一個單位會降低總效用時,就會產生負邊際效用。要點邊際效用是消費者獲得一單位商品或服務所帶來的額外滿足感。

Hot Hand:它是什麼,它是如何工作的,證據

什麼是手熱? “熱手”是指由於一個人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功,因此個人或實體更有可能繼續取得成功。例如,如果一個人拋擲一枚(公平的)硬幣並正確猜測它會連續三次正面朝上,則可以說他們有一手“熱手”。在這種情況下,一個人認爲他們猜測硬幣接下來會落到哪一面的幾率比實際的幾率大 50%。

小詹姆斯·M·布坎南是誰?

小詹姆斯·M·布坎南 (James M. Buchanan Jr.) 是一位美國經濟學家,因其對公共選擇理論的貢獻而獲得 1986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該理論利用經濟學來分析選民和公職人員的行爲。他是多本著作的作者,其中包括《經濟學家應該做什麼?》、《自由的極限》以及與戈登·塔洛克合作的《同意的演算》。

經濟租金

什麼是經濟租金?經濟租金是超過經濟或社會需要的金額。例如,當努力獲得被認爲是獨家的商品或服務的買方在聽到賣方認爲可接受的價格之前提出要約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因此,市場不完善導致經濟租金上升;如果市場是完美的,它就不會存在,因爲競爭壓力會壓低價格。概要經濟租金是超過經濟或社會需要的金額。

金融危機

什麼是金融危機?在金融危機中,資產價格急劇下跌,企業和消費者無力償還債務,金融機構出現流動性短缺。金融危機通常與恐慌或銀行擠兌有關,在此期間投資者拋售資產或從儲蓄賬戶中提取資金,因爲他們擔心如果這些資產留在金融機構中,它們的價值會下降。其他可能被稱爲金融危機的情況包括投機性金融泡沫破裂、股市崩盤、主權違約或貨幣危機。

市場定義

什麼是市場?市場是各方可以聚集在一起以促進商品和服務交換的地方。涉及的各方通常是買賣雙方。市場可能是實體的,如零售店,人們面對面交流,也可能是虛擬的,如在線市場,買賣雙方之間沒有直接的身體接觸。要點市場是買賣雙方可以見面以促進商品和服務交換或交易的地方。市場可以像零售店一樣是實體的,也可以像電子零售商那樣是虛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