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中持續盈利的方法:挑戰行爲偏差
爲了獲得更高收益,我們可以試着將薦股評級和其他基本面的數據結合起來。例如,一項最新的研究顯示,在買入一隻擁有正面的薦股評級的股票後,如果你同時運用其他要素,如高價格動能有吸引力的估值乘數和高盈餘等,你將有可能獲得更高的超額回報此外,考量其他基本面的標準後,你就可以減少基於薦股評級策略的交易量了。如果一隻股票的估值乘數有吸引力,那麼這一估值乘數至少在幾個季度內都是有吸引力的。薦股評級的變化帶來的吸引力則更加短暫。一隻股票的薦股評級不可能一個季度接一個季度持續地大幅度上調,因爲分析師持續兩個季度推薦買入這隻股票後,其薦股評級就沒有上調的空間了。

有趣的是,薦股評級的樂觀情緒會因爲價格和盈利動能的增加而增加。也就是說,對於那些股價上漲且盈利強勢增長的公司,分析師更可能給出更高的薦股評級。如果分析師只關注估值,情況或許就會相反。另一個關於價格動能導致薦股評級上調的原因是,薦股評級的上升經常與較低的估值指標相聯繫。
這意味着動態型的股票和價值高的股票更可能獲得分析師高的薦股評級。因此,很多歸因於分析師薦股評級研究的結論可能只是價格動能異象產生的結果。爲了分辨到底是薦股評級的作用還是價格動能的影響,許多研究者構建了模型,將價格動能的預期回報融入其中。買入純粹由價格動能決定的股票或許不壞,但這對交易量有較高要求,且必須持有較短的時間。我相信,基於薦股評級的策略應該與基本面估值結合使用。否則,投資者很可能僅僅買入一隻正在流行的動態型的股票。
此外,在股價大幅上漲後,分析師似乎既可能上調薦股評級,也可能下調薦股評級。然而,在股價大幅下跌後,分析師更可能下調薦股評級。
當獲得收益時,投資者傾向於規避風險。當虧損出現時,投資者甘願承擔更大風險。散戶投資者在虧損時,這種行爲偏差使他們願意承擔更大風險。因此,當股票大幅下跌時,個人投資者往往反應不足,甚至他們會因爲不想面對損失而繼續持倉。
投資者基本上會在虧損時提高風險係數。當股價低於購買價時,他們更可能繼續持有這隻股票。爲了糾正這一偏差,聽從股票分析師的意見可能會有所幫助。實際上,在股價大幅下跌後,聽從下調的薦股評級而賣出這隻股票,可能會幫助投資者戰勝行爲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