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末至2022年初,美國消費者應對了能源價格的大幅上漲。儘管美國在2020年實現了歷史性轉變,成爲石油淨出口國,但美國能源信息署(EIA)預計,2022年美國將重回石油淨進口國的地位。
對於石油淨進口國來說,油價上漲會阻礙經濟增長,迫使消費者和整個經濟爲能源消費支付更多費用。相反,油價上漲對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等主要石油和天然氣淨出口國來說,則有利於經濟增長,因爲它們每出口一桶原油就能獲得更多收入。
油價上漲損害了淨進口國
當油價上漲時,石油淨進口國將付出代價。淨進口國是指石油進口量大於出口量的國家。
在美國,高油價給消費者帶來的負擔至少部分被國內石油工業的收益所抵消,目前國內石油工業的原油產量再次超過其他任何國家。
對於石油產量相對於其消費量較少的國家來說,油價上漲的代價更大,其中包括日本、中國、德國、印度和韓國。
油價上漲使淨出口國受益
另一方面,像俄羅斯這樣的能源淨出口國,其出口收入隨着原油和天然氣價格的上漲而增長。2019年,石油和天然氣佔俄羅斯出口的60%,佔聯邦預算收入的39%。據估計,能源行業對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貢獻高達25%。
相反,當能源價格下跌時,像俄羅斯這樣的出口大國就會受到影響。2014年油價暴跌嚴重損害了俄羅斯經濟。2014年6月至12月,俄羅斯盧布兌美元貶值了59%,加劇了通貨膨脹,迫使俄羅斯央行將利率提高至17%。到2015年,俄羅斯及其鄰國烏克蘭相對於美國的購買力平價(PPP)是全球最低的。購買力平價的下降降低了生活水平,因爲進口商品變得更加昂貴。
俄羅斯從較低的油價中獲得的經濟效益也低於美國,因爲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消費量遠低於美國人。俄羅斯70%以上的石油產量用於出口。
2021年,隨着原油價格創下七年新高,俄羅斯獲得了意外的豐厚回報。預算收入較2020年增長35%,經常賬戶盈餘升至GDP的7%。能源價格上漲支撐了整體經濟復甦,2021年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長10.5%,但到第三季度,增速放緩至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