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金融領域,各國央行,尤其是美聯儲(Fed)的決策不僅對傳統市場產生深遠影響,也對加密貨幣的走勢產生深遠影響。
儘管比特幣(BTC)和其他數字資產是去中心化的,但它們仍受到利率變化和調節全球流動性的貨幣政策的顯著影響。因此,瞭解美聯儲利率如何影響加密貨幣以及其背後的原因,對於任何在加密貨幣領域投資或運營的人來說都至關重要。
利率代表資金成本。當美聯儲決定提高利率時,借貸成本會上升,流動性會下降,風險資產的投資也會隨之減少。相反,低利率有利於信貸獲取,並推動資本流向更具投機性的工具,包括加密貨幣。

比特幣沒有固定收益,其行爲類似於“風險”資產:當投資者尋求替代回報時,其價值往往會上升,而當他們傾向於轉向政府債券或更安全的債券時,其價值就會下跌。
在2020-2021年等擴張性貨幣政策時期,接近零的利率和充裕的流動性支撐了加密貨幣市場前所未有的繁榮。然而,隨着2022年的貨幣緊縮政策, BTC的價格暴跌,這表明美聯儲政策與該行業表現之間存在着高度的相關性。
這在圖 2 中清晰可見,其中在同一張圖表上顯示了比特幣的趨勢與美聯儲利率的對比。

利率與加密貨幣之間的關係主要可以通過機會成本的概念來解釋。當政府債券的回報率較低時,投資者會尋求利潤更高但風險更高的替代品,例如比特幣。相反,當利率上升且債券再次開始提供誘人的收益時,資本往往會迴流到更安全的投資領域。
2022年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在美國利率快速上升和高通脹環境下,比特幣價值下跌超過60%(見圖2),證實了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如何直接影響市場情緒和市場參與者的選擇。
加密貨幣市場蓬勃發展依賴於流動性。當信貸充裕且利率較低時,投資者可以輕鬆獲得資金用於投機或槓桿操作。
這種動態推動了價格上漲並推動了創新,就像去中心化金融( DeFi )的爆炸式增長一樣,由於全球流動性過剩,貸款和高收益成倍增加。
但隨着利率上升,情況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資金成本上升,槓桿率降低,更多風險敞口的運營商被迫平倉。2022年就發生了這種情況,當時Celsius和BlockFi等平臺在流動性蒸發和債務日益難以維持的重壓下崩潰。因此,貨幣緊縮政策不僅會降低價格,還會危及整個加密貨幣生態系統的穩定。
加密貨幣市場不僅對美聯儲的官方決定做出反應,還會對其未來走勢的預期和信號做出反應。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的言論對比特幣走勢的影響,不亞於利率變動。
當美聯儲採取更爲強硬或“鷹派”的語氣時,投資者往往會減少風險敞口;然而,當措辭變得更加寬鬆或“鴿派”時,情緒就會改善,加密貨幣就會重新獲得動力。
例如,在2023年夏天,僅僅是加息可能暫停的跡象就足以引發比特幣和以太坊的強勁復甦。因此,利率預期已成爲加密貨幣市場波動的主要驅動因素之一。

多年來,比特幣因其有限的供應量和通貨緊縮的協議特性,一直被描述爲抵禦通脹的潛在“避險資產”。然而,近年來,這種說法受到了挑戰。
在2021年至2022年的高通脹時期,比特幣的表現並不像黃金那樣,而是跟隨科技股的走勢而貶值。其原因是美聯儲爲應對通脹而決定的加息降低了流動性,促使投資者轉向更穩定的資產。
從長期來看,比特幣仍然可以保持價值存儲功能,但從短期來看,它似乎對經濟週期和貨幣政策比消費者價格水平更爲敏感。
儘管去中心化金融與銀行系統沒有直接聯繫,但它也受到美聯儲決策的影響。
在DeFi 協議中,利率是根據流動性的供求關係通過算法形成的。然而,當全球利率上升且“安全”收益率更具吸引力時,流動性往往會從去中心化協議流向傳統系統。從這個意義上講,DeFi 代表了全球金融的數字化體現:它無法忽視決定資本成本的宏觀經濟動態。
隨着該行業的成熟和機構投資者的進入,比特幣越來越受到宏觀經濟變量的影響。如今,投資基金、ETF 和上市公司將 BTC 視爲一種成熟的金融資產,其價格受與股票和債券相同的因素影響:經濟增長、通貨膨脹,當然還有貨幣政策。
這使得加密貨幣市場成爲全球經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技術去中心化並不意味着獨立於經濟機制:相反,比特幣已經成爲央行總部決策的敏感溫度計。
如今,分析加密貨幣市場時,不可能不考慮美聯儲決策的影響。利率影響着資本流動、風險偏好,並最終影響着比特幣的價值。當利率較低時,流動性充裕,市場趨於增長。相反,當利率上升時,信貸收緊,投機活動減少,價格受到影響。
美聯儲的意外舉措持續引發市場波動,通脹和限制性政策則對數字資產構成利空壓力。只要美元仍然是世界儲備貨幣,美聯儲的決策就將繼續塑造加密貨幣世界。真正想了解比特幣走向的人,不僅要學會解讀圖表,還要(或許最重要的是)閱讀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的聲明。
下次再見,祝您交易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