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許多現代經濟體都打着資本主義的旗號。資本主義制度最重要的特徵包括私有財產、生產要素的私人控制、資本積累和競爭。
簡而言之,資本主義制度受市場力量控制,資本品歸企業和私人所有。這與共產主義形成鮮明對比,共產主義是一個由政府控制的無階級制度。那麼,資本主義有哪些關鍵特徵呢?本文,我們將探討一些描述資本主義經濟的主要因素。
概要
- 資本主義是一種由市場力量而不是中央政府控制的經濟生產製度。
- 在資本主義制度下,企業主獲得生產資料並僱傭工人,工人獲得勞動報酬。
- 該體系由私有財產權、資本積累和再投資、自由市場和競爭定義。
- 雖然資本主義有助於推動現代社會的創新和繁榮,但它也可能造成不平等並導致市場失靈。
- 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截然相反,共產主義是一種由政府控制的制度。
什麼是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是一種由私人或公司擁有資本品的經濟制度。這包括工廠、原材料以及生產資料和/或工具。商品和服務的生產基於一般市場(市場經濟)的供求關係,而非中央計劃(計劃經濟或指令經濟)。
自由市場或自由放任資本主義是最純粹的資本主義形式。在這種經濟結構中,個人不受任何約束。因此,他們可以自由決定資金投資方向、生產或銷售產品,以及在公開市場上以何種價格交換商品和服務。就制約或控制而言,自由放任制度無需這些制約或控制即可自由運作。
所有決策都是自願且去中心化的,私有財產權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至關重要。這與包括共產主義社會在內的其他制度形成了鮮明對比。這些制度的特點是集權的政治手段、計劃經濟決策以及財富共享,沒有任何個人能夠從財產所有權中獲益。
私有財產
私有財產權是資本主義的核心原則。私人公民可以按照雙方商定的價格(而非政府規定的價格)從另一個私人公民手中購買財產。如果公民存在以下情況,則無法積累資本:
- 什麼都不能擁有
- 擔心自己的物品很容易被盜或沒收
- 不能自由買賣自己擁有的物品,也不能將所有權轉讓給他人
只要所有者遵守法律的約束(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法律通常比較寬泛),個人就可以對自己的財產爲所欲爲。
私有財產權是資本主義生產的重要基礎。這些權利將生產資料的所有權與使用它們的工人明確區分開來。例如,企業家擁有工廠及其使用的機器,以及所有生產的成品。工廠僱傭的個人僅有權獲得與其所做工作相關的工資。他們對財產、設備或製成品不擁有所有權。
價格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而不是由資本主義制度下的中央管理機構決定的。
生產要素
私營企業控制着資本主義的生產要素,包括土地、勞動力和資本。私營企業控制並配置這些要素,力求實現利潤和效率的最大化。
衡量生產要素是私人控制還是公共控制的一個常見指標是剩餘產品的去向。在共產主義制度下,任何剩餘產品都會分配給整個社會。資本主義制度允許生產者持有並使用任何剩餘產品來獲取額外利潤。
資本積累
資本主義制度的核心是資本積累。因此,利潤是任何經濟活動的驅動力。資本家將積累利潤視爲實現以下目標的一種方式:
- 提供強大的激勵,鼓勵人們更加努力地工作
- 進一步創新
- 比政府單獨控制公民淨資產時生產效率更高
這種財務激勵是資本主義經濟體將創新視爲與市場體系齊頭並進的原因。
卡爾·馬克思觀察到資本主義在工業革命後是如何興起的。他理解,資本的積累和重新配置,以及重新投資於公司以擴大生產和提高效率,是資本主義的一個顯著特徵。
市場與競爭
競爭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另一個重要特徵。私營企業競相爲消費者提供更好、更快、更便宜的商品和服務。競爭原則迫使企業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並以市場能夠承受的最低價格提供產品,以免被更高效、價格更優惠的競爭對手擠垮。
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與特定公司做生意是自願的。然而,在共產主義制度下,中央政府在所有行業都擁有有效的壟斷。這意味着它沒有動力高效運營或提供低價,因爲它的客戶沒有其他選擇。
這場競爭的主要場所是自由市場。市場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廣泛地描述了供求力量如何通過價格體現出來。如果某種商品的需求上升,而供應保持不變,價格就會上漲。價格上漲會向生產商發出信號,表明他們應該增加產量,因爲該產品的利潤突然更高了。這會增加供應以滿足新的更大需求,從而使價格略有回落。這個過程創造了經濟學家所說的根據供求波動進行調整的均衡狀態。
大多數國家實行混合資本主義制度,其中包括政府對商業和特定行業所有權進行一定程度的監管。
資本主義的問題
毫無疑問,資本主義是現代社會創新、財富和繁榮的主要驅動力。競爭和資本積累激勵企業實現效率最大化,這使得投資者能夠從這種增長中獲利,消費者能夠以更低的價格購買到種類繁多的商品。然而,有時情況並非總是如此。本文,我們僅探討與資本主義相關的三個問題。
不對稱信息
爲了使自由市場按照其作爲資本主義生產標誌的預期方式運作,必須滿足一個主要假設:
- 信息必須是完美的(即所有可用的知識都是可以自由知曉的)
- 對稱性(即每個人都知道所有事情)
但實際上,這個假設並不成立,並且會導致問題。
信息不對稱(也稱爲信息失靈)是指經濟交易的一方擁有比另一方更多的實質性知識。這通常表現爲商品或服務的賣方擁有比買方更多的知識。但反之亦然。幾乎所有經濟交易都涉及信息不對稱。
在某些情況下,信息不對稱可能產生近乎欺詐的後果,例如逆向選擇。這描述了一種現象,即保險公司由於在保單出售時未披露的風險而面臨極端損失的可能性。
例如,如果投保人不披露其吸菸或參與危險的娛樂活動,這種信息不對稱就構成了逆向選擇。保險公司並非提高所有人的保費,而是使用精算工具並進行健康篩查,根據客戶(如實披露的)風險狀況收取不同的保費。
財富不平等
競爭性市場和私營企業催生出一種贏家通喫的模式,輸家則被淘汰,這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屢見不鮮。如果兩家公司都生產椅子,其中一家的成本更低或效率更高,那麼落後的那家要麼倒閉裁員,要麼成功的那家公司可能會收購另一家,並裁掉後者的許多員工。
更緊迫的是,工人只拿到工資,而企業主和投資者卻享有全部利潤。隨着公司發展壯大,企業主僱傭的員工越多,就越富有。這些員工辛勤工作,卻只得到微薄的工資,相比之下,高管和企業主的工資卻微薄。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差距越來越大。
雪上加霜的是,工人往往需要工作才能維持生計,養活自己和家人。他們別無選擇,只能以相對較低的工資勉強維持生計。
裙帶資本主義
裙帶資本主義是指建立在商人與國家之間密切關係基礎上的資本主義社會。企業的成功取決於政府以稅收減免、政府補助和其他激勵措施等形式給予的優惠,而非自由市場和法治。
從實踐角度來看,這是全球範圍內占主導地位的資本主義形式,因爲政府面臨着強大的激勵,通過徵稅、監管和鼓勵尋租活動來攫取資源,而資本主義企業則面臨着通過獲取補貼、限制競爭和設置進入壁壘來增加利潤的激勵。實際上,這些力量代表了政府幹預經濟的一種供求關係,這種干預源於經濟體系本身。
人們普遍認爲裙帶資本主義是一系列社會和經濟問題的根源。社會主義者和資本家都互相指責裙帶資本主義的興起。社會主義者認爲裙帶資本主義是純粹資本主義的必然結果。而資本家則認爲,裙帶資本主義的出現源於社會主義政府控制經濟的需要。
資本主義對經濟有利嗎?
資本主義是一種經濟制度,其特徵是私人和企業對商品和服務的控制。支持者認爲,資本主義賦予的經濟自由可以帶來更多的政治自由(即更少的政府幹預)。因此,由於缺乏計劃和生產/分配控制,市場是自由的。批評者則認爲,這隻會賦予富人權力,使他們更加富有。這是因爲供求關係纔是推動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動力,它將更多的權力賦予了生產者。
民主社會主義經濟仍然是資本主義經濟嗎?
民主社會主義社會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資本主義。像加拿大這樣的民主社會主義國家的目標是平等。雖然它們設有社會福利計劃,但也鼓勵競爭和有限度的財產所有權。政府在一定程度上調控經濟,以確保所有公民都能平等地獲得資源、商品和服務。
資本主義制度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資本主義是一種受市場力量控制的經濟制度。它提倡並鼓勵企業和個人擁有資本品。該制度的主要特徵包括私有制、追求利潤的動機、企業在自由市場中競爭的能力以及政府幹預的最小化。
結論
大多數國家及其經濟介於資本主義與類似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制度之間。一些國家將資本主義的私營部門制度與社會主義的公共部門企業制度相結合,以克服兩種制度的弊端。這些國家被稱爲混合經濟體。在這些經濟體中,政府進行干預,以防止任何個人或公司形成壟斷地位和經濟權力過度集中。在這些制度下,資源可能由國家和個人共同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