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价值投资四要素概述

  |  

巴菲特模式中最难复制的是什么?这是在结束本篇时,我想讨论的最后一个问题。我在《价值投资被忽略的关键点》一文中提过,成功的价值投资四要素是理念、方法、人性与机制,四者缺一不可。成功的理念、方法可以通过学习研究获得,成功的人性是建立在成功的理念和方法之上的修炼。即便投资者具备了前三个要素,如果没有一个成功的机制,那么价值投资也不可能成功。

成功的价值投资需要一个成功的资金机制。成功的资金机制休现为“非压力资金原则”,而非压力资金则能增强投资者执行“波动容忍度原则”,这是确保价值投资的关键所在。


巴菲特主导的伯克希尔是世界四大再保险公司之一,拥有庞大的保险浮存金,其是巴菲特主要的资金支撑。而保险浮存金对巴菲特而言是一个零成本的非压力资金,这是巴菲特从事价值投资最重要的资金保障,也是巴菲特如此热衷收购保险业的垂要因素。

价值投资最重要的是长期的持股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具备对抗或承受大幅市场波动的能力。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资金机制,即使价值投资者具有坚定的信念、优秀的方法、完美的人性,但由于无法承受市场反向波动导致的资金压力,最终将被迫亏损出局,倒在黎明前的黑暗里。巴菲特说:‘’如果这只股票值得持有,即使下跌50%也不会卖出止损。”这就是完美而强大的资金机制给巴菲特带来的“底气”,也是其价值投资成功的最屯要的保证。而那些运用压力资金代客理财机构或者基金公司是无法具备巴非特那样的“底气”的。也正是由于资金机制的问题,使得市场长久以来上演着众多的价值投资型墓金和理财机构清盘的悲剧。

巴非特永远不会选择做篆金或其他代客理财方式,因为压力资金最终会葬送他的成功和美名。为此,利用保险业作为平台和支撑,是巴菲特超凡和智慧之处,也是其最难被复制的强大之处。

或许巴菲特永远不必走下神坛,因为他从来也没有上去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KDJ指标金叉和死叉及选股法(图解)

KDJ指标的金叉形态当股价经过一段很长时间的低位盘整行情,并且K、D、J三线都处于50线以下时,一旦J线和K线几乎同时向上突破D线时,表明股市即将转强,股价跌势已经结束,将止跌朝上,可以开始买进股票,进行中长线建仓。这是KDJ指标“黄金交叉”的一种形式。

KDJ指标买入及卖出信号

KDJ指标的实战技巧主要集中在KDJ指标的“金叉”、“死叉”以及KDJ曲线所处的位置和KDJ曲线运行方向等三个方面。下面以分析家软件上的日参数为(89,9,12)的KDJ指标为例,来揭示KDJ指标的买卖和观望功能。

KDJ指标的钝化要则与实例深深房A(000029)

深深房A(000029)KDJ指标的钝化通常会与背离结伴而行。KDJ指标的钝化及行情趋势长期不产生根本性变化,导致RSV值横向震荡,产生了“无势”形态。

分时图上均价线止损法则

分时图上均价线止损法则 技术特征第一,分时图上止损的法则有很多种,在这里重点介绍破位止损法则。如下图所示。第二,股价运行到盘头阶段末期,均线系统已经疲态毕现,早盘股价跳空低开,直接下行,放量下跌,毫无抵抗。第三,随后,加速下跌,垂直跳水,封死在跌停板上。

不必太看重年底机构预测

涨跌密码11:不必太看重年底机构预测揭秘涨跌通常证券机构在年底都会推出一些预测报告、投资策略报告等,供投资者参考。

仓位及资金管理贡献性

下面是笔者的一个实战案例:2009年6月湖北金环以涨停开盘,虽然接近11点时涨停板被打开,但是15分钟后再次封死涨停,再也没被打开。这引起笔者的注意,经过分析,它符合箱体形态,并以涨停形式突破,突破时大幅度放从,且均线还符合粘合共振向上形态,所以笔者认定该股后期会有很好的表现。

KDJ买卖绝学!背熟它短线选股不用愁

KDJ指标在图表上共有三根线,K线、D线和J线。随机指标在计算中考虑了计算周期内的最高价、最低价,兼顾了股价波动中的随机振幅,因而人们认为随机指标更真实地反映股价的波动,其提示作用更加明显。根据KDJ的取值,可将其划分为几个区域,即超买区、超卖区和徘徊区。

分时图中的MACD实战

个股的盘中运行常常会出现强弱转化,由强转弱或者是由弱转强,往往难以让人把握,实盘操作中,结合MACD指标线的运行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更为准确的结论。弱势股受均价线压制,这既体现在股价走势上,也体现在MACD指标运行上。体现在MACD指标上的形态为:指标线一直运行于0轴下方。

KDJ的特殊分析方法

KDJ的分析周期日、周、月、分钟(主要是60分钟); 10日以下为分析参数的KDJ的研判适用周期为3天左右(从金叉到死叉为3天时间);50日以下为分析参数的KDJ的研判使用周期为10天左右 ;50日以上为分析参数的KDJ的研判适用周期为20天左右。

趋势结构理论平衡法则

一、平衡法则概述平衡是自然万物最根本的属性,市场永远按照平衡法则塑造自己。平衡是市场的本原、起点、过程和归宿。平衡可以确定并解释市场一切行为的起因、变化和发展。平衡概念描述“平衡”一词最早见于《汉书·律历志(上)》:“准正,则平衡而钧权矣。”平衡指衡器两端承受的重量相等,引申为相关方面在数量或质量上均等或大致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