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

放量的定義是什麼?它是怎樣出現的?

- 從字面上我們就能這樣去理解,放量就是指成交量出現了放大,但是這個“放大”是相對於什麼而言呢?是相對於之前的量,還是相對於即將要出現的第二天走勢的量呢?放量的定義是什麼?它是怎樣出現的?我們在研究股價的走勢時,目的是要通過之前一段時間的走勢跡象,來預測後期的走勢。

什麼叫做被動性產生的過程?

- 既然有主動,自然而然也就有被動。那麼在股市中,什麼叫被動性成交量呢?什麼叫做被動性產生的過程?我先來給大家舉一個生活中的例子:商家在出售某種商品的時候,如果不能如願以自己開出的價格成交,而是以買方開出的價格成交,那麼這種交易價格對於賣方而言就是被動的,也就是說賣方被動地交易了。

什麼叫做內外盤?有怎樣的作用?

- 要想進一步地瞭解成交量,首先我們得知道什麼是內盤和外盤。因爲,內外盤也是反映成交量的一個重要技術參考指標,同時也是反映股價變化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內盤是指以主動性叫賣價格成交的數量,這裏所說的主動性叫賣是指在即時交易的過程中,賣方主動以低於或等於當前買一的價格掛單賣出股票時成交的數量。

什麼叫做主動性產生的過程?

- 顧名思義,所謂主動就是指心甘情願地去做某件事情。比如我們在購買某件商品的過程中,主動以商家開出的價格成交,不去討價還價,這種行爲我們稱爲主動性購買。就像蘋果手機剛出來時,很多喜好者排隊購買,甚至是主動加價購買。

如何識破莊家的利用量增價漲的做盤手法?

- 在上漲的途中出現這種放量現象,往往預示着後市股價會走出一波上漲行情。正因爲很多投資者在研究了量價關係之後,懂得了這種要點,因此,莊家就會利用這種要點來給投資者設置陷阱,並且是從心態上去設置的。

內外盤與股價的關係是怎樣的?

- 相信很多初入股市的讀者朋友都聽說過內盤和外盤,但初學者並不一定真正瞭解它們,更不瞭解它們對股價的運行起到什麼樣的影響。內外盤與股價的關係關於內外盤與股價之間的具體關係,讀者朋友可以仔細觀察這個表。

什麼是莊家對倒產生的過程?

- 以莊家對倒這種形式成交而產生的裏,是一種特殊的量。之所以特殊,是因爲這種量不是真實的,是莊家用來“忽悠”散戶的。那麼什麼叫莊家對倒產生的量呢?什麼是莊家對倒產生的過程?莊家爲了某種目的經常會自己買賣自己的籌碼,俗稱自買自賣。

如何在莊家的騙術下實現出貨?

- 在拉昇股價的過程中,我會通過自己買自己籌碼的手法來拉昇股價。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想把成交量做出來是再簡單不過了,我只要採用大手筆的買進手法,或者頻繁地喫進(自己的籌碼),就能輕而易舉地將成交量做上去,也就是說讓成交量出現明顯放大,甚至是持續放大的現象。

高位中的放量漲停的操作策略之把握最後的防線

- 高位中的放量漲停的操作策略之把握最後的防線當股價運行到高位區城時,如果出現了這種放呈漲停的現象,並且是莊家出貨而故愈製造的.那麼在賣出的操作上“最笨”的一種方法就是關注最後的防線,即30日均線的支撐,一旦股價跌破了30口均線的支撐那基本上就預示着一輪下跌行情開始了。

半年線及年線附近的縮量實例之華新水泥

- 半年線及年線附近的縮量實例之華新水泥例如,華新水泥(600801)(見圖6-13)。該股運行到年線附近時就出現了這種縮量整理的走勢,即在2010年10月出現了縮量整理的走勢。

觀察公開流通股票:價格和成交量圖的新面目及其與股票將來價格走向的關係?

- 公開流通股票分析是一個研究股票技術行爲的整體方法。這樣說的意思是,對於被交易的實際股票,它和價格以及成交量活動同等重要。因此,價格和成交量僅僅只是股票走勢圖的三分之二,如果加上股票實際被交易的數量,就是最後的三分之一,股票走勢圖就完整了。

什麼叫做公開流通股票反轉?

- 公開流通股票反轉是指交易的股票數量累積到等於股票的公開流通股票的數量所花費的時間長度。例如,如果一個公司的公開流通股票是1億股,在過去一年中實際被交易的,並且總共累積的交易股的量也是1億股,那麼,公開流通股票反轉就是一年,從現在開始,回到當累積的總量等於1億股的那一天。

纏論技術中上升筆和下降筆形態圖解

- 從方向來說,筆分爲上升筆和下降筆。(1)上升筆由底分型開始至頂分型結束的筆,稱爲上升筆,即方向向上的筆。如圖1-39所示,AB筆從底分型開始至頂分型結束,爲上升筆。圖1-39(2)下降筆由頂分型開始至底分型結束的筆,稱爲下降筆,即方向向下的筆。如圖1-40所示,CD筆從頂分型開始至底分型結束,爲下降筆。

筆概念中的當下模式的種類

- 劃分筆的意義筆劃分的意義主要有兩點:一是幫助投資者找到階段性高低點,二是爲下一步劃分線段打好基礎。筆的高低點往往都是走勢中階段性的高低點,因此弄明白筆的產生、延伸與結束,會對實際操作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但是纏論劃分筆的最終目的,是爲劃分線段打基礎,從而爲掌握更高級的分析手段作準備。

纏論技術中對於筆的基本定義

- 筆筆是纏論中由分型發展而來的一個重要概念,是纏論劃線分析方法的基礎概念。筆的定義兩相鄰頂分型和底分型頂底之間的連線叫做筆。如圖1-33所示,AB是頂分型與底分型頂底之間的連線,AB叫做筆;BC是底分型和頂分型底頂之間的連線,BC也叫做筆。圖1-33 筆的定義筆的最基本要求頂分型和底分型之間至少有一根獨立K線。

纏論技術中劃分筆的步驟

- 第一步,先確定K線圖中的標準分型。即通過K線包含處理,找出要分析圖形中的頂分型和底分型。第二步,圖中含兩個或多個同性質分型的,如果是頂分型,後面的頂高於前面的頂,則只保留後面的;如果是底分型,後面的底低於前面的底,則只保留後面的。如圖1-42所示,A、B爲相同性質的頂分型,B高於A,則只保留B。

纏論形態學K線的分型:分型中三根K線的指導意義

- 分型中三根K線的指導意義分型由三根K線組成。由三根K線組成的分型儘管結構相同,但形態上卻千差萬別。首先,一個完全沒有包含關係的分型結構,意味着市場雙方都是直截了當,沒有太多的猶豫。而有包含關係的分形結構,意味着猶豫和不確定的觀望。如圖1-28所示,左邊爲沒有包含關係的分型,右邊爲有包含關係且結構較複雜的分型。

纏論技術中筆的延伸和結束

- (1)筆的延伸兩個不同性質的分型之間如果含有獨立K線,就產生筆。筆產生以後,這個筆可以繼續延伸,也可以隨時結束。筆何時結束,關鍵是產生出新的筆。只有當新筆產生時,原筆纔算結束。新筆未產生,原筆則暫時延伸。如圖1-45所示,B出現時,AB向上筆產生,之後C再創新高,從B開始並未產生出新筆,則筆AC爲筆AB的延伸。

關於道氏理論在個股中使用的問題

- 原始的道氏理論之所以沒能廣泛地深入人心,原因之一是:傳統觀點認爲,觀察指數沒能直接對個股的操作起指導作用。對於原始的道氏理論來說,主要考慮的是人爲操縱問題,而個股相對於指數更容易受到人爲因素的影響,因此先驅者們都強調:“道氏理論對個別股票的分析是毫無價值的。”實際上,這可以算是先驅者們的一種告誡。

道·瓊斯指數的計算方法

- 要批評道·瓊斯指數,就必須首先對其的計算方法有一定的認識。最初道·瓊斯平均指數的計算方法很簡單,用所含股票價格之和除以股票數就可以了。然而,由於平均指數所含公司的改變和股票分割的影響,這個除數必須進行調整。1998年1月的除數大約是0.25,因此任何道·瓊斯平均指數的成分股票價格上漲1點都會使平均指數上漲4點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