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市場正經歷一段特別疲軟的時期,專家將其形容爲真正的“宿醉”。
根據Kraken全球經濟學家 Thomas Perfumo 的評論,這種情況始於 8 月份,當時早期需求過剩,主要由槓桿金融工具支撐。這一現象引發了一系列後果,目前已反映在該行業的各項關鍵指標中。
ETF對比特幣和槓桿的影響
這一降溫階段最顯著的特徵之一是美國上市比特幣 ETF 的淨資金流入放緩。
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熱情高漲和持續購買之後,這些樂器的需求似乎在夏季達到了頂峯。
MSTR(該行業的主要機構投資者之一)的資本募集和比特幣購買量均創年度新低,這進一步加劇了這種情況。
由於近幾個月市場波動性較低,金融槓桿被視爲低風險,從而推高了市場價格。然而,這種表面上的穩定已被證明十分脆弱。
所謂的“清算日”甚至對那些與加密貨幣領域沒有直接聯繫的運營商也造成了沉重打擊,期權數據就證明了這一點。
事實上,市場降溫過程早在幾個月前就開始了,但直到最近比特幣的實際波動率暴跌至歷史低位,以及以美國 ETF 爲代表的主要現貨比特幣買家背後的所謂“影子槓桿”完全逆轉,這一現象才變得明顯起來。
儘管形勢不明朗,但托馬斯·佩爾富莫強調,總體形勢依然樂觀。
目前加密貨幣領域尚未出現明顯的系統性風險跡象。儘管市場經歷了一段過熱階段後又有所回調,但其結構依然穩健,爲未來幾個月的潛在積極發展留下了空間。
要了解加密貨幣市場的未來發展趨勢,必須密切關注一系列宏觀經濟因素。分析師尤其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 失業
- 通貨膨脹
- 利率
- 流動性可用性
- 央行資產負債表的預期規模
這些因素將直接影響投資者投資比特幣等資產的意願。
世界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以及中央銀行的流動性管理可能會對加密貨幣市場的供需產生重大影響。
另一個關鍵方面涉及美國的立法和監管進展以及相應的全球反應。
美國當局關於加密貨幣的決定必將產生國際影響,影響投資者信心和主要市場參與者的戰略。
密切關注IBIT和MSTR這兩家行業主要機構投資者的表現,以及它們在期權市場的持倉情況,也至關重要。這些數據將有助於深入瞭解投資者情緒和潛在的未來市場走向。
除了宏觀經濟和監管因素外,加密貨幣行業也因新趨勢的湧現和技術創新而不斷發展。未來幾個月最值得關注的現象包括:
傳統金融資產的代幣化是加密貨幣市場的主要發展領域之一。
這個過程可以將股票、債券或房地產等金融工具轉化爲數字代幣,使它們更容易獲取,也更容易在區塊鏈平臺上進行交易。
代幣化證券的增長可能會促進傳統金融與加密貨幣世界之間的更大融合,從而擴大用戶和投資者羣體。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因素是Uniswap代幣經濟模型的演變。代幣結構和激勵機制的戰略性調整可能會鼓勵其他成熟項目引入長期創新。
這一更新過程可以促進整個行業的發展,提高主要去中心化平臺的競爭力和韌性。
最後,密切關注波動機制和指標(例如比特幣市值佔比)的任何變化至關重要。
這些參數提供了比特幣相對於其他加密貨幣市場相對強度的最新快照,並可爲預測未來趨勢提供有價值的見解。
目前加密貨幣市場正經歷一段“宿醉”期,這代表着一個過渡階段,其特點是經過數月的過度樂觀之後出現的生理性調整。
然而,正如托馬斯·佩爾富莫所強調的那樣,只要能夠抓住創新帶來的機遇並關注主要風險因素,該行業就擁有堅實的基礎和巨大的增長潛力。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裏,運營商能否適應快速變化的環境,以及能否採取審慎的策略並關注新趨勢,對於比特幣和整個加密生態系統的未來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