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堅定地重申,美國央行在制定利率政策時沒有考慮聯邦政府的融資需求。
鮑威爾在新聞發佈會上強調,美聯儲的行動完全基於國會授予的授權:控制通脹並確保勞動力市場儘可能強勁。
“我們有國會的明確授權,我們不考慮聯邦政府的財政需求。沒有哪個發達經濟體的央行會這樣做,如果美聯儲開始這樣做,那也不是什麼好事,因爲這會損害其信譽。”
鮑威爾重申美聯儲的獨立性:穩定的支柱
鮑威爾的立場反映了經濟學家們的廣泛共識:一個爲了降低政府融資成本而操縱利率的央行,可能會失去對通脹的控制,並損害其獨立性。這一原則被認爲是維護市場信心和確保貨幣政策繼續成爲有效應對價格壓力工具的根本。
貨幣政策會議結束後,美聯儲決定維持隔夜利率目標區間不變,設定在4.25%至4.5%之間。分析師和金融市場持續密切關注經濟數據,尤其關注近期進口稅調整的影響,並預測9月份可能出現的降息。
來自白宮的壓力:特朗普要求降息
近幾個月來,美聯儲一直受到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持續且往往咄咄逼人的壓力,他敦促美聯儲更果斷地降息。特朗普認爲,大幅降息有多種理由,其中包括公共債務償還成本的上升,而當前的利率水平又加劇了這一上升趨勢。
儘管去年美聯儲降息,但與近年來的水平相比,其利率仍然相對較高。2023年,政府僅利息支出就高達約1.1萬億美元,比疫情前增加了一倍多。這一增長主要歸因於美聯儲爲抑制通脹而採取的限制性政策。
過早降息的風險:通脹和市場受到關注
特朗普提議將利率降至1%,認爲這將有助於降低公共債務成本。然而,大多數經濟學家警告稱,在通脹壓力和新貿易關稅已經存在的背景下,此舉可能會適得其反。
降息過快確實可能進一步刺激經濟,加劇通脹,推高債券收益率。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將被迫提供更高的利率來吸引投資者,從而加劇融資成本問題。
過去的指控和不確定的未來
美聯儲並非首次被指責人爲壓低利率以促進政府赤字支出。然而,美聯儲領導人始終否認這些指控,並重申必須明確區分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
與利率相關的成本問題可能繼續對美聯儲構成挑戰,尤其是在國會近期採取的財政措施之下。共和黨推動的一項新的稅收和支出方案註定會進一步推高公共債務水平,並有可能進一步加重償債負擔。
信譽的作用:微妙的平衡
美聯儲的信譽仍然是美國經濟穩定的關鍵因素。鮑威爾重申,任何偏離央行機構職責的行爲,例如採取有利於政府而非整體經濟的政策,都有可能損害投資者信心,並削弱美聯儲控制通脹的能力。
在全球沒有一個發達經濟體的央行在制定貨幣政策時考慮其政府的財政需求的背景下,美聯儲的立場被確認符合國際獨立性和透明度標準。
展望未來:挑戰與前景
隨着貨幣政策備受關注,政治壓力也日益加劇,美聯儲需要繼續謹慎地平衡其職責。關於利率和公共債務成本的爭論仍將是美國經濟和政治格局的核心,尤其是考慮到央行即將做出的決策以及政府推動的財政政策發展。
挑戰在於堅持下去,確保價格穩定和勞動力市場的穩健,不屈服於短期壓力,維護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以保證美國經濟的信譽和可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