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講到這裏,貌似在講其他的市場而沒有講到貴金屬。但實際上與我們後面要講到的貴金屬有很大的關係。因爲如果能清楚判斷資金的流向,我們即可把握貴金屬的大趨勢行情。上面這幅圖如果我們看的再仔細一些,我們會發現每當國債價格下跌,股市價格就會上漲;而當國債價格上漲,股市價格一般會下跌。然後這個過程重複了好幾次,基本上前後是同步的,很有意思。2012年底到今年(2013年)3月份之前,國債價格有個明顯的下跌,美國股指則不斷創新高。後面有個同步的行情,就是國債和股指同步上漲,這種情況是比較少見的,我們可以比喻爲國債和股指有一個“走錯了”,負相關變成了正相關。這往往意味着交易機會,當市場未來糾錯的時候就是一波行情,所以我們看到整個5月份國債價格的下跌。在正常情況下,由於國債和股市是負相關的關係,所以如果你想做多股指,乃至你想做多商品的話,你需要去看看國債價格是否支持你去做多。如果不支持的話,那麼你需要考慮是去做空股指或商品呢還是保持現望,這個很重要。因爲有時當資金沒有流入的時候你未必要去做空,因爲行情此時可能是浪費,沒有給你很好的做空機會,雖然它不漲,但也不大跌,所以你做空其實賺不到什麼錢。但無論如何,既然這個時候主力已經走了,那麼我們也應該離開這個市場,然後需要觀察資金去了哪個市場,再考慮是否需要跟去那個市場。
所以如果這個時候你發現資金離開了國債市場,那麼你應該考慮去進入股市做多。如果說資金又回到了國債,你肯定不能再做多股票,但是並不意味着可以做空股系或者股指,不能因爲資金去避險了,所以我要做空股指,不一定哦。因爲這個時候可能股指在震盪,並沒有提供做空的機會,我們只需要知道這個時候不能再玩股票了,而需要去玩點別的東西,比如說去做做外匯,或者找個比較弱的商品去做空一下,但是絕對不能再去做多股票。如果碰到上面提到的“走錯”的行情,比如股指又創了新高,但同時國債也在上漲,這個裏面我們也不知道哪個搞錯了,是買國債買鎊了,還是有人買股票買錯了?這個時候要考慮,但這個時候也許你可以離開一下股市,不能再去追高了。這個就是資金在國債和股市之間的流動所帶給我們對於市場資金流的判斷基本判斷。
其次,如果你發現股市上漲,一般而言,在過一段時間之後相關商品也會隨後上漲。尤其是平時比較關注外盤的交易員,其實是在追蹤全球的市場,那麼就可以在許多的池子裏選擇最順手的品種進行交易。打比方說,我們把剛纔的主圖換成商品指數,路透CRB指數,代碼是CCI。
從圖1-9中我們會發現,總體而言,商品指數和股指一般保持正相關的關係,但有時間先後的差別。比如說,股市在2011年年初到年底走的比較弱,商品走的也相對比較弱。然後股市在2011年年底開始上漲,商品隨後上漲,然後股市下跌,商品也隨後下跌,基本保持先後同步。當然商品後面沒有創新高,而股市創了新高,說明資金在追捧股市而沒有追捧商品。所以如果當你想做多商品的時候,例如做多白銀,這個時候如果從資金使用效率來看的話,你可以考慮是否先去傲股票,因爲你可以看出商品明顯走得比股市要弱,也就是說更多的錢進了股市,當然也有資金流入了商品市場,但是進入股市的要更多。
另外商品的走勢還是受制於實體經濟的發展,受到供需面的影響常大。尤其在最近這幾年,商品尤其是工業品的走勢主要看中國的實體經濟發展狀況,所以中國的GDP老是不起來的話,那麼國際資金會認爲既然中國這樣的大戶都不買商品,憑什麼我們要去買呢?還不如去買股票。前段時間歐洲股市不錯,那麼資金就先奔歐洲,然後這兩個月是美國的不錯,資金再奔美國股市,所以最終把美國股市推了個新高,美國人有股市以來的歷史新高。這個是我們所看到的“大畫面”,然後呢,從上圖來看,股市往下調整,商品也在往下走只不過幅度更大而已,之後的走勢差不多都是同步,我們會看得非常清楚。
這裏要提到商品與匯市的關係了,雖然黃金天然是貨幣(這是馬克思說的),但這裏我們先談談與商品聯繫緊密的由國家發行的貨幣,或者說紙幣。資金流入商品以後,一般也會推高商品貨幣,比如說美元、加元等。所以你會發現最近的商品貨幣裏面,紐西蘭元走的最強。紐元強過澳元也強過加元,爲什麼呢?因爲新西蘭也是資源出口型的國家,只不過它更多出口的是農產品,例如牛奶。當以前中國還沒有奶牛的時候,紐西蘭的盒裝和瓶裝牛奶在中國南方很暢銷。那種牛奶很好喝,應該說比國產的好喝很多,那會兒也沒有爆出後來的“毒奶粉"事件。而澳大利亞主要出口鐵礦石和銅,加拿大主要出口的是原油,他們有油砂礦。這兩種大宗商品的最大買家都是中國,中國既是最大的原油買家也是最大的銅的買家、最大的鐵礦石的買家。所以如果中國經濟放緩的話,那麼對於這幾個商品的買盤也會減弱,所以相關的貨幣也會走的比較弱。但是紐西蘭元畢競是商品貨幣,剛纔說過美國股市和主要商品呈正相關的關係,所以股市商品應該跟隨上,而我們着到紐西蘭的農產品似乎沒有受到工業品下跌的影響,我們也可以看到從2012年以來,商品市場裏都是保持一個“農強工弱"的格局,也就是說,農產品的走勢普遍強過工業品。於是有些交易員就做對沖交易,就是買農產品的同時拋工業品,也叫作“買CK賣PPI”,所以這樣紐元相對就比較堅挺。如果做外匯的話,就可以做一下紐元兌美元。如果覺得這個貨幣對的趨勢不夠強、不太“夠勁”的話,我們就找一個相對美元更弱的貨幣,例如日元,我們去做紐元和它的交叉盤。裏面的邏輯是:紐元強過美元,而美元強過日元,那麼紐元和日元的交叉盤,就等於放大了這兩個貨幣對的力量對比,那麼我們會發現一波很好的紐日貨幣對的多頭行情。這個就是在匯市裏做直盤和交叉盤的思路。
以上就是股市、商品和非美貨幣之間正相關關係的描述。小結一下,在我們入場交易前,我們需要知道這個時候資金是在無險還是在冒風險?如果是選擇冒風險的話,那麼資金的流動順序是怎樣的?一且清楚順序,那麼我們再去選擇自己要做的品種,無論是股票現貨,還是股指,還是商品,還是相關貨幣,歐系貨幣、日元還是商品貨幣。這些都搞明白了,那麼我們已經有一個很清晰的圖畫,用這些判斷作爲交易的前提條件:這個時候的判斷會非常靠譜,我們不會盲目地入場去做交易,也不會盲目地止損,更不會隨意地盲目變換交易的方向,這個時候你會發現自己的交易會非常有板有眼。而金銀既是貨幣,屬於匯市的範疇,又是商品,可以與銅等金屬歸在一類,屬於國際大宗商品的範疇。所以上面所講的分析思路與正確判斷貴金屬的趨勢有緊密的聯繫。所以首先需要判斷資金的流動方向,然後再選擇在哪個市場裏選擇哪個品種進行交易。如果能做到這些,那麼你的進退是有據的,開倉平倉也是有理的,止損也是有理有節的不是亂來的。如果這些你能清楚瞭解並且能夠實實在在做到的話,相信你已經超過了80%的交易員。
上面講的都是正常的資金流動,這是判斷市場走勢的基本前提。但是市場也有異常的情況,例如前段時間美元和美股同漲,那麼就說明有一個“走錯了",走錯的話就會有糾錯的行情,這種糾錯就是另外一種交易的機會。所以前期當美元和美股同步上漲的時候,我們判斷可能是美元先調整,美股會後調整,現在看來是美元先調整。所以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去看淡美元,也是從資金流的角度來出發進行分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