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行情中炒股不妨借用與“牛”有關的成語、詞語科學投資,不失爲一種在“牛年”實現揚眉吐氣、成功贏利的思路。

初生牛犢要怕虎
俗話說初生牛犢不怕虎,新入市的散戶也是這樣,往往以打聽消息、追漲殺跌作爲主要操作方法。特別是在人氣極旺的時候,許多新股民往往在小贏了幾次後,就自我感覺良好。有的迅速作出滿倉決定,生怕資金閒置浪費了利息,而不仔細研判大勢和個股,以致先贏後輸。
在股市中有許多投資者,特別是新入市的投資者很像小牛犢,他們什麼也不懂,有時把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當做投資目標,他們認爲股市就是發財的地方,沒有細緻考慮風險因素以及遭遇風險之後應該採取什麼樣的策略,結果是一輸再輸從而深深被套。
也有些新股民逐漸發現,市場遠比他們想象的複雜,數次回合以後一些簡單招數便不靈了,追高,有套牢等着他們;殺跌,又會遭遇踏空的命運。從此身心疲憊,自感技術研製的重要,並開始接觸一些簡單的均線原理、趨勢指標。也有些新股民比較惰性,對投資格言非常感興趣,盲目信奉無招勝有招,企圖繞開技術研製,從投資心法入手,但由於他們沒有必需的理論基礎而空談股市哲理,只能使自己的投資水平宛如空中樓閣。由於對股市缺乏整體認識和必須具備的基本功,新股民常常在行情面前顯得無所適從。這些是新股民常常犯的錯誤和必然經歷的階段,改變這種狀況的首要途徑就是學習。
炒股不要鑽牛角尖
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美國證券投機商傑西·利維摩爾所著的《股票作手回憶錄》中有這樣一段話:“在我看來,那些迷信分時圖的投資者走入了誤區,這就像過於專業化往往導致鑽牛角尖一樣,缺乏靈活性就會付出沉重代價。投資是一種藝術,股票投機儘管遵循一些主要的法則,但不僅僅只依賴數學或定理,甚至在我研讀行情的時候,我所做的也不僅僅是計算,我更關心股票的行爲舉止。換句話說,我關注的是那些能使你判斷市場是否與從前的例子表現一致的證據,如果股票表現不妙,就不要碰它。如果找不出股票表現不妙的原因,當然你無法預知市場的方向。無法診斷,何以預測;不能預測,自然賺不到錢。”
炒股的過程中不要去鑽牛角尖,有的時候過於複雜的東西反而使得股民更加糊塗。例如判斷趨勢的時候,很多人運用各種技術指標,又是畫線,又是量角度,最後仍然是看不清趨勢方向。其實只要遠遠看一眼走勢圖大致上是漲是跌就可以判斷趨勢了。所以說,有時候簡單直觀的方法更有效。
學習庖丁解牛經驗
庖丁解牛爲什麼能遊刃有餘?因爲他經過反覆實踐,掌握了事物的客觀規律,做事得心應手,運用自如。因爲他知道解牛必須從牛自身的構造出發,不能蠻幹,要遵循解牛的規律,而要想解好牛就必須充分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去實踐、去認識。經過20年的實踐,他終於清楚地瞭解了牛的各個器官位置及骨骼的特點,認識到了解牛的規律性,於是才能遊刃有餘,毫不費力地把牛的骨頭和肉分割開來了。
在炒股的時候,投資者不僅僅要熟悉整個市場的規律,更要了解個股的規律,儘量選擇自己瞭解的或容易瞭解的股票,對那些“故弄玄虛”、“花樣翻新”,屬“霧中看花”類的股票,不要去碰。
股市中常常有這種現象:某些股民並不精通投資理論和技巧,但在分析自已手中長期持有的股票時,往往能非常準確地預測該股未來的趨勢變化。這是爲什麼呢?
因爲,股票和人一樣,每種股票都有各自的性格。投資者長期炒作某隻股票時,往往能十分了解其股性。有時即使這隻股票素質一般,表現平平,熟悉該股股性的投資者也能從它有限的波動區間中獲取差價。但如果有某隻股票一時外表極爲風光,投資者貿然買進,由於不熟悉該股股性,在它調整時不敢補倉,在它稍有上漲時就急忙賣出,那麼即使這是一匹黑馬,投資者也很難從中獲利。因此,在投資之前,投資者應儘量熟悉市場和個股的規律。
牛市炒股抓牛鼻子
抓牛鼻子的意思是要抓住關鍵,對於股民來說就是要抓住能漲的股票。滬深兩市有1500多隻股票,大多數股票隨波起伏,只有抓住牛鼻子類型的股票,才能真正獲取高收益。而要做到準確選股,必須多方面、全方位和立體化地綜合研判個股情況,對於個股的技術面、基本面和資金面的分析缺不可。如果將整個選股體系比喻爲一棵樹的話,那麼資金面分析就是樹根,資金的運動是行情發展的本質,增量資金的積極介入是股價揚升的原動力;基本面分析則相當於樹幹,雖然價格和價值偏離是絕對的,兩者的平衡是相對的和暫時的,但股價的長遠定位終究是離不開價值的軸心;至於技術面分析則相當於發生光合作用的樹葉,市場中的每一匹黑馬啓動前,都會出現異動,任何對股價有重大影響的因素都會第一時間出現在技術走勢當中。因此,綜合研判這些因素的變動情況,才能達到準確選股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