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大衆從過去得到的第一個印象:股票投資可以創造大家夢寐以求的驚人財富。這種情形會爲股票創造龐大的潛在需求,無數的資金會爲股市火上加油。
我認爲,股價上漲會在大衆與專家心中產生生生不息的狂熱。這種投資大衆不會在接近市場低點時買進,但會在某個時點進場,因此我們應該自問,這種投資人什麼時候會進場,想要怎麼操作。
研究過去也可以得到這個問題的答案。有些投資人有經驗,曾經投資過,瞭解市場有漲有跌。然而不管你怎麼評估和分析,投資大衆的心態已經改變,不再沉迷高科技與新經濟股票,反而變得十分害怕這種股票。
他們看到高科技概念股崩盤,流落到無利可圖的荒島,讓投資人虧損累累。起初這些股票中很容易找到一些值得持有的高科技好股,即使你流落荒島,等到你獲救時也會賺到一筆錢。大家仍然認爲這種情形可能發生,不過我認爲,未來的投資人會更精明,比較不願意冒高風險。
到了某個時候,這種情形會改變。接近下一次多頭市場頭部時,我們會再度看到投資大衆大買股票,造成股價泡沫。請記住,這種情形一定會發生。當行情開始上漲,大衆再度看到趨勢回升,金錢遊戲死灰復燃,第一次重新進場時,一定會買績優股與價值股,而不是迷上投機股。這一點我要說清楚:在遊戲的末段,市場崩盤前不久,投資大衆會把注意力轉向投機股,當時的飆股會再度引領風騷,但是在大衆注意到多頭市場已經開始時則不會這樣。什麼時候會這樣?以下是我在2001年本書初稿中所寫的文字,就像我拿給成千上萬交易者和投資人所看的一模一樣:如果我的看法正確(我也認爲確實正確,但是你還是要自己查證),這種情形表示 2002 年10 月低點出現時,我們希望買的股票是績優股,這種股票會變得很有吸引力,讓人覺得安全、安心,一般大衆會大買這種股票,使股價上漲,進而提高我們的投資報酬率。我們希望提早投資這種大衆的所有資金都會投入的股票,情形就是這麼簡單。
2002年來了又去了,我的預測是否準確,由你自己判斷。
我相信資金會把注意力從尋找新經濟的題材,轉向尋找績優成長股,也就是尋找有盈餘分配股利,擁有廠房、機械設備、員工與實體資產的企業,而不是以電腦當成店面的企業。當然,一定會有些高科技股票表現優異,但是投資人的大部分獲利,還是來自歷經考驗的所謂舊經濟股票。
有盈餘、成長性與股利的公司會繼續上漲,這些公司正是投資人尋找的目標。另外,不是隻有大衆會拉抬這些股票的價格,共同基金也學到了同樣的教訓。
共同基金要繼續生存,唯一的辦法是爲投資人創造一些有利的績效。沒有好績效,就不會有人投資,這是共同基金的基本法則。共同基金經理人跟我們大家一樣,也會走最好走的路,他們看到某種投資型態勝過其他型態時,也會走上這條路,人性使然。
我們看看他們的表現如何。我研究過25檔2001年表現最好的成長與收益型基金,在2001年8月截止的半年內,這些基金的表現十分悽慘,只有5檔基金獲利。但是看看同期間表現最好的25檔價值型基金,除了1檔之外,所有價值型基金都爲投資人賺到錢。這跟成長收益型基金的差距多大!價值抬頭,成長沒落,在成長股中追求利潤變得難上加難。共同基金的績效多差,代表投資策略會有多大的變化。2001年7月,最大的共同基金報道服務業者理柏公司(Lipper)透露,美國208檔股票型基金中,有4120檔虧損。
真是不可思議!這點表示,這一年裏將近80%的共同基金出現赤字。這些基金必須改變策略,在歷史的此一時刻,這些基金幾乎別無選擇,只能選擇投資績優股。這些基金就像大衆一樣,會在多頭市場的後段陷入歡天喜地的境地,重拾根據謠言與未來成長購買股票的壞習慣。但是現在華爾街最有價值的,還是有盈餘、股利與經營實際業務的公司。
共同基金應付2002年跌勢的表現也沒有比較好。這一年12月,所謂的成長型基金淨值下跌 23.6%,科技股基金下跌 39.5%,價值型基金只下跌了15.8%。所有共同基金淨值平均下跌25.6%,而標準普爾500指數只下跌21.2%!整個基金再度敗給大盤。你親自操作的成績都會勝過基金經理人,你在本書裏要學的正是這種東西。
看這本教你學習這種教訓的書,可以輕易脫離困境。以投資1999年8月成立的初次公開發行與新時代基金(IPOand New Era Fund)的人來說,這檔基金創立時十分風光,才操作3個月,淨值就提高89%。受到這檔基金創立理念吸引,投資大約1000萬美元的投資人,得到豐厚的利潤。他們的理念是什麼?就是購買新上市股與積極購買高科技股。大家認爲這檔基金的長處,是仔細評估硅谷企業怎樣賺錢。
這檔基金自認爲是新型態的基金,爲了表示公司多麼誠實與開放,公司把購買的所有股票都列在網站上,甚至在交易室裏架設網絡攝影機,讓投資人親眼看到交易員的操作狀況。你不必投資這檔基金就可以進去網站觀看,也可以就基金持有的部位,跟公司的經理人與交易員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