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經濟狀況

  |  

環顧第一次世界大戰造成的慘重傷亡和破壞,世界主要大國領導人在巴黎召開會議,希望此次會議能夠確保類似的災難不再發生。然而,糟糕的和平條約加上現代世界歷史上最嚴重的經濟危機,導致國際關係惡化,最終引發了一場比之前更加災難性的戰爭。

重點摘要

  • 雖然第二次世界大戰無疑是一場地緣政治事件,但其一些根本原因已被揭示是經濟原因。
  •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承擔的賠款使該國更加貧窮,經濟困境引發了民衆的不滿。
  • 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和國際貿易的崩潰也使歐洲的經濟形勢更加惡化,使得希特勒得以憑藉振興的承諾上臺。

假裝和平

促成《凡爾賽條約》的巴黎和會,其諷刺之處在於,儘管締約者們的初衷是維護世界和平,但條約中卻埋下了一顆種子,一旦播撒在經濟危機的土壤上,最終帶來的不是和平,而是戰爭。這顆種子就是條約第231條,它被稱爲“戰爭罪責條款”,將戰爭的責任全部歸咎於德國,並要求德國支付賠款作爲懲罰。如此鉅額的賠款,迫使德國放棄殖民地並解除武裝,德國人自然對這份條約心懷不滿。

早在1923年,新成立的魏瑪共和國就開始拖延支付戰爭賠款,這引發了法國和比利時的報復性回應。兩國派兵佔領了魯爾河谷地區的工業中心,有效地侵佔了那裏的煤炭和金屬產區。由於德國製造業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煤炭和金屬,這些產業的損失對經濟造成了負面衝擊,最終導致經濟嚴重萎縮。這種萎縮,加上政府持續印鈔以償還國內戰爭債務,導致了惡性通貨膨脹的螺旋式上升。

雖然物價和經濟最終得以穩定——部分得益於1924年美國道威斯計劃——但惡性通貨膨脹卻吞噬了中產階級的大部分積蓄。其政治後果將是災難性的,因爲許多人對建立在自由民主原則基礎上的魏瑪政府產生了不信任。這種不信任,加上對《凡爾賽條約》的不滿,導致左右翼激進政黨日益受到歡迎。

國際貿易惡化

大蕭條的爆發破壞了所有旨在創建一個更加開放、合作與和平的戰後世界的努力。1929年的美國股市崩盤不僅導致道威斯計劃下對德國的貸款終止,而且之前的貸款也被完全收回。貨幣和信貸緊縮最終導致奧地利最大的銀行——奧地利信貸銀行(Kreditanstalt)於1931年倒閉,這引發了整個中歐的銀行倒閉浪潮,包括德國銀行體系的徹底崩潰。

德國經濟狀況的惡化促使納粹黨從一個相對較小的邊緣團體發展成爲德國最大的政黨。納粹的宣傳將德國經濟困境的大部分歸咎於《凡爾賽條約》,這推動了希特勒在選民中的支持率上升,並最終於1933年當選德國總理。

從全球範圍來看,大蕭條將促使各國採取更多以鄰爲壑的貿易政策,以保護國內產業免受外國競爭。雖然此類貿易政策在個別國家層面可能有益,但如果所有國家都轉向保護主義,就會削弱國際貿易及其帶來的經濟利益。事實上,缺乏重要原材料的國家將尤其因缺乏自由貿易而承受沉重負擔。

從帝國主義到世界大戰

英國、法國、蘇聯和美國都擁有龐大的殖民帝國,可以從中獲取急需的原材料,而德國、意大利和日本等國家卻沒有。國際貿易的惡化導致了更多區域貿易集團的形成,富裕國家則按照殖民主義的模式組建集團,類似於英國的帝國特惠制。

儘管“一無所有”的國家試圖建立自己的區域貿易集團,但它們發現越來越有必要使用軍事力量來吞併擁有急需資源的領土。這種軍事力量需要大規模的重新武裝,因此,就德國而言,這直接違反了《凡爾賽條約》。然而,重新武裝也加劇了對更多原材料的需求,從而加劇了領土擴張的需要。

諸如20世紀30年代初日本入侵滿洲、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以及1938年德國吞併奧地利大部分地區和捷克斯洛伐克部分地區等帝國主義征服,都體現了擴張領土的需要。但這些征服很快激怒了歐洲兩大強國,繼德國入侵波蘭之後,英國和法國於1939年9月3日對德宣戰,從而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綜述

儘管人們對和平懷有崇高的渴望,但巴黎和會的結果卻將德國單列爲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唯一煽動者,這反而加劇了敵對情緒。大蕭條及其引發的經濟保護主義,進一步加劇了敵對情緒,最終導致納粹黨崛起,世界各國帝國主義野心日漸增強。如此一來,小規模的帝國主義征服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只是時間問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

需求方經濟學定義、政策示例

什麼是需求方經濟學?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認爲,驅動經濟活動和短期波動的首要因素是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該理論有時被稱爲需求方經濟學。這種觀點與古典經濟理論或供給方經濟學不一致,後者指出商品或服務的生產或供給對於經濟增長至關重要。要點需求方經濟學是指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驅動經濟活動的理論。需求方經濟學的一個核心特徵是總需求。

命令經濟:優點和缺點

指令經濟是指中央集權政府控制生產資料的經濟。與自由市場經濟相比,這既有優點也有缺點,自由市場經濟是供需決定產出和價格的經濟。傳統上,指令經濟與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國家聯繫在一起,而自由市場經濟則與資本主義和民主國家聯繫在一起。事實上,沒有一個經濟體是純粹的自由市場,也不是完全由政府控制的。

中國經濟指標

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儘管有各種各樣的經濟指標,但其快速變化的經濟並不容易理解和評估,通常缺乏透明度,讓經濟學家、分析師、銀行家和投資者都摸不着頭腦。傳奇的固定收益基金經理比爾格羅斯在接受彭博電視採訪時曾稱中國爲“新興市場國家的神祕肉”。在這裏,我們回顧了一些用來衡量中國經濟的經濟指標。

如何從通貨膨脹中獲利

對消費者而言,通貨膨脹意味著商品和服務價格上漲,以及如果他們的收入跟不上,購買力下降的風險。相反,價格下跌被稱為通貨緊縮。持續的通貨緊縮會增加失業率並破壞金融體係以及更廣泛的經濟,使償債變得更加困難。美聯儲的目標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將平均通脹率控制在 2%,這與其促進物價穩定和最大限度就業的雙重使命最為一致。

戰爭對華爾街的影響

商業世界一直是一個嚴酷的、適者生存的環境。就像任何在競爭和損失威脅中蓬勃發展的領域一樣,投資界也充斥着衝突。因此,看到如此多的軍事術語滲入日常投資者或電視分析師的詞彙中也就不足爲奇了。看看已經侵入企業行列的與戰爭相關的術語。關鍵點焦土是敵意收購目標可能用來抵擋買家的一種策略——通過清算持股和承擔債務來降低公司的吸引力。

俄羅斯如何賺錢

俄羅斯比毗鄰的美國大得多,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口和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的自然財富。然而,俄羅斯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僅排在世界第 11 位。美國以 21 萬億美元的 GDP 位居世界最大經濟體之列,而俄羅斯的名義 GDP 爲 1.48 萬億美元。在國內生產總值方面,俄羅斯落後於英國、意大利和法國等小得多的國家。

相關詞條

借款總協議 (GAB)

什麼是借款總協議 (GAB)? “借款總協議”(GAB) 一詞是指針對十國集團(G-10) 成員終止的貸款媒介。該計劃成立於1962年,允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向這些發達國家的中央銀行借款。這筆資金作爲臨時貸款提供給遭受經濟困境的國家,以便它們能夠避免危機局勢。

計量經濟學家的定義

什麼是計量經濟學家?計量經濟學家是使用統計學和數學來研究、建模和預測經濟原理和結果的個人。他們依靠統計和其他定量措施以及數學公式來產生經濟學研究的客觀結果。要點計量經濟學家是受過統計和數學方法訓練的定量經濟學家。計量經濟學家分析數據集以對結果進行建模或使用線性迴歸等技術進行預測。

上層階級:定義、薪水、例子和其他社會階層

什麼是上層階級?上層階級一詞是指在社會中佔據最高地位和地位的一羣人。這些人被認爲是最富有的人,在社會等級中位於工人階級和中產階級之上。構成上層階級的個人擁有更高水平的可支配收入,對自然資源的使用有更多的控制權。雖然上層階級只佔總人口的一小部分,但他們控制着不成比例的大量財富。

歐洲聯盟(EU)

什麼是歐洲聯盟(EU)?歐盟 (EU) 是由 27 個歐洲國家組成的政治和經濟組織。歐盟提倡民主價值觀,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貿易集團之一。其中 19 個國家以歐元作爲官方貨幣。歐盟誕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當時人們渴望加強歐洲大陸的國際經濟和政治合作。

德國馬克 (DEM):德國貨幣概述

德國馬克是什麼?德國馬克(或“D-馬克”)一直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官方貨幣,直至 2002 年。它於 1948 年首次發行,是西德的法定貨幣,後來成爲統一的德國國家的法定貨幣,直到最終採用歐元2002 年(EUR)。外匯市場上的官方貨幣代碼是 DEM。

共產主義定義:歷史、概述和示例

什麼是共產主義?共產主義是一種政治和經濟意識形態,它反對自由民主和資本主義,而是提倡一種無階級制度,在這種制度下,生產資料爲公有所有,私有財產不存在或受到嚴重限制。關鍵點共產主義是一種經濟意識形態,它倡導一個無階級社會,在這個社會中,所有財產和財富都由個人所有,而不是由個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