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型投資機會(業績驅動型之一)
行業型投資機會分爲以下三種:
(1)高擴張抓住行業景氣
(2)高壁壘遇到行業景氣
(3)議價能力變化造就行業機會
行業型投資機會主要米源於行業市場超預期增長或者行業供應低於預期。對於完全競爭和壟斷競爭行業中的企業來說,投資機會往往表現爲產能擴張趕上了行業機遇,也就是說,市場出現了競爭對手(或潛在)預料之外的高增長,而相關上市公司把握住了這個機會。
行業型投資機會的分析要領如下:
第一步:行業需求超預期增長;
第二步:市場成長速度超過競爭對手成長速度的程度。
競爭對手成長速度影響因素:
(1)市場成長速度的預期
(2)行業進人週期(包括產能形成周期和市場開拓週期)
較大的行業型投資機會產生在“行業進人週期”較長的行業領域。投資機會的參考基準週期爲該行業的“行業進人週期”與“行業景氣期"中較短的那個週期。
高擴張抓住行業景氣
2004年的港口行業投資機會
2001年11月中國加人WTO,2003年世界經濟復甦,中國外貿得以迅速增長,港口業在2003年貨物吞吐量大幅增長,出現明顯的泊位供給不足,雖然沿海大型集裝箱泊位建設項目大量湧出,但由於泊位建設週期較長,從項目規劃到投產需要5年左右時間,因此,外貿的迅速發展給港口業帶來商機,港口類上市公司存在行業性機會。
從個股米看,當時的港口類上市公司有上港集箱(現上港集團)、鹽田港、赤灣港和天津港。行業屬於壟斷競爭階段。上港 集箱的新增業務能力已經在2003年釋放,價格也於2003年提高,2004年公司大股東處於改制進程中。鹽田港三期工程由集團公司與和記黃埔合建,看不到有注人上市公司的跡象。天津港則是立足長遠對港口進行着大規模的改造調整,集團注意力根本不在通過資產注人提高上市公司業績方擊 面。唯有赤灣港從2001年開始吞吐能力一直處於高速擴張中,最有條件抓住港口行業的發展機遇,深赤灣當然成爲了最佳的目標公司。事實證明,深赤灣營業總收人在2003年增長41. 85%的基礎上2004年再度增長48% ,2004年淨利潤增長70% ,股價也逆勢上漲,全年漲幅近75% ,在港口類上市公司年度漲幅中名列第一。
2002~2003年鋼鐵行業投資機會
1993~2000年鋼鐵行業持續了長達7年的低迷,2000年和2001年上半年鋼鐵價格各有一次衝高,但很快再次下跌,2001年底進人新的低點區域。長年積弱使鋼鐵產能投資動力受到壓制。
並且,根據人世的承諾,我國鋼鐵產品的進口關稅將由2001年的算術平均值9%左右下調到6. 53% ,關稅的大幅降低將導致國內鋼材市場價格進一步下降。更爲嚴重的是,我國鋼鐵產品關稅減讓幅度最大的主要是高附加值鋼材和消費量最大的鋼材品種,這將進一步影響我國鋼鐵工業結構調整進程和優勢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的經濟效益。這使股市中的鋼鐵行業前景悲觀,估值較低。
然而,從2002年2季度開始,隨着世界經濟開始復甦,中國經濟也進入新一輪重化工業化階段,對重化工業的投資高速增長,引起對能源和基礎原材料的需求超常增長。鋼鐵需求出現爆發性增長,企業利潤大幅增加。不僅如此,衆多業內人士和經濟專家對鋼鐵行業的本輪景氣給予了長達20~30年的長週期樂觀判斷,這使股市中的鋼鐵板塊在業績驅動之外,又增加了樂觀的估值驅動。
從個股角度來看,在2002~2003年的鋼鐵行業投資機會中,股價漲幅最大的不是寶鋼、不是鞍鋼,而是前期產能擴張幅度最大的韶鋼松山。
雖然鋼鐵業產能形成周期爲2~3年(建設週期1年以內),但由於政策對能源和蒙基礎原料的普遍性上漲的高度敏感性很快誘發了強硬的宏觀調控措施,使本次鋼鐵行業投資機會在1年左右時間後就暫時中止。
2005~2007 年全融行業投資機會
2005年開始,中國GDP構成中的投資比例和消費比例都出現下降趨勢,淨出口比例和經常貿易順差開始飆升,這預示着中國居民手中的閒錢迅速增加,流動性過剩出現。資金從實體經濟大規模流向虛擬經濟,帶動了金融行業的繁榮。
中信證券在2002年底發行上市,在證券行業最蕭條的年份,不僅募集了17.6億元寶貴的資金,而且打通了資本市場融資通道,使公司得以在行業低迷時期大舉擴張。作爲前期擴張性最強的證券公司,中信證券在2005~2007年的證券行業高潮到來時有機會取得最大的收益。2005~2007年中信證券股價大漲10倍,名列金融行業之首,而金融服務行業整體漲幅爲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