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股民朋友們來說,如何把握新股的戰機,是一個擺在所有投資者眼前十分現實的問題。市場在變,新股的作戰策略也必須隨之改變。
開盤價位
從大的方面看,若是在市場在牛市階段的話,新股開盤直接跌破發行價的機會幾乎是不可能的,在具體對新股的操作策略進行分析前,首先就得排除這種幾乎不可能的低開走勢。而剩下的新股開盤演繹方式,無外乎就是高開高走,高開低走,高開平走這三種方式。

一般情況下,高開高走說明不少資金非常看好該新股,場外資金採取高舉高打的作戰策略。高開低走則說明中籤者較爲看淡該新股,場外資金採取逢底吸納的作戰策略。高開平走則說明多空的雙方在僵持階段,短期研究新股是否有着市場機會,就要研究該股是否有大資金介入,介入的程度是否夠深,畢竟,這個市場本質上來說就是資金爲王的世界,沒有大資金的較深程度的介入,新股要想呈現比較好的短中期機會將是不現實的。大資金沒有深程度介入的話,新股若想呈現較好的短中期機會並不好實現。
換手率問題
上面談到的三種新股走勢只是一個表象,究竟如何判斷有沒有主力的資金較深程度的介入呢?我認爲,換手率可做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
因爲新股上市之初,價格還具有很大的不穩定性。而且首日上市的股價一般震幅巨大,一般的投資者在剛開盤的時候是不會貿然進入的。就算有集合競價的參與,也基本上會採取保守的策略而掛價偏低。所以,在首日開盤前5分鐘15分鐘參與介入的基本上是機構的主力。
也就是說,主力機構看重某隻新股的話,會利用開盤後的前5. 15分鐘快速的收集籌碼,此時散戶還在猶豫觀望。所以,在前五分鐘15分鐘和半小時內的換手率和股價走勢,也就能夠說明這一新股是否有着市場主力介入,還會有預示後市股價的走向。
一般情況下,前5分鐘的換手率在20%以上,15分鐘的換手率在30%以上,30分鐘的換手率在40%以上,這樣積極的換手狀況,都是值得高度關注的。
短時間內換手率比較可觀的話,一方面是說明中籤的原始籌碼在迅速的減少,而另一面說明想炒作的籌碼在迅速增加。判斷新股能否有短線機會,其中換手是否夠充分是需要看一下的,一般情況下,新股成功的換手率接近60%之時,想要炒作的主力資金韭菜可能會有較大的慾望想要瘋狂的拉高以脫離成本區。
介入價位
新股上市後的走勢具體如何演繹雖然千變萬化,但歸根到底可以看做一種博弈,投資者一方面要明白是否有主力資金介入,另一方面也要清楚介入資金的大部分成本處於什麼位置。

想要判斷大部分成本區在哪,那就看看單日的成交量在最爲集中時的均價線,那可以看成是主要成本區,在成本區附近上下浮動十個點,都仍具有一定的介入價值。
畢竟資金介入的最終的目標其實就是獲利,所以這最終獲得的利潤,如果連10%以上的空間都沒有的話,資金還有介入的必要性嗎?答案不言自明。
值得一提的是,若是新股大漲,很多都是出乎市場的大部分人預期,換句話說,要是某隻新股開盤之後的價格高於市場大部分人所預期的話,那麼,這樣的品種是值得去重點關注的。畢竟市場最終勝利的都是少數人,要想成功把握到新股的機會,就要做寂寞者纔敢做的事情。
總之,上市後開盤價是否讓人“大跌眼鏡”,上市開盤後的換手充分與否,欲介入價位是否接近主力成本區,這三點便是投資者具體分析和把握時不可忽視的因素。我相信,只要投資者能夠很好地去研究,並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態度去分析上述三大因素,在新股機會的把握上將有更大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