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技藝水平都有高低之別,頂底分型也有質量優劣之分。什麼樣的頂底分型質量高,可信度大,是可以研判的。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研判頂底分型的質量。
針對個股,可以從個股頂底分型出現時大盤的運行狀況,個股所在板塊的指數或對應龍頭股的運行態勢,近期資金流出、流入的大小比較進行準確定位,這是三個獨立的系統。
三位一體,神奇之三,這是纏論思想在股市中體現的一個基點。大盤走勢可以由國家政策預期,熱點的集中性與持續性;近期成交量的大小比較,近期股指期貨的持倉變化,近期籌碼的移動分佈;還有諸如MACD、趨勢線、形態與背馳等技術指標進行分析,這樣分析出來的結果可靠性較高。板塊指數,如金融指數,地產指數等,這個比較容易分析。資金流出、流入等,這個需要計算,也不是很困難。
分型只是走勢中樞與走勢級別遞歸定義的一個起始程序,甚至可以說,並不是纏論中必然需要的東西。之所以用到它,不過是爲了在走勢中樞等的遞歸性定義中給出其最開始的部分。這完全可以用其他方法代替,比如,可以用收盤價位去定義頂分型、底分型結構,也可以用成交量給出相應的遞歸開始部分,只要能保證分解的唯一性就可以。也就是說,行情趨勢的起始點是唯一的,但表達的方式不是唯一的。
一個頂分型之所以成立,是賣的分力最終戰勝了買的分力,而其中買的分力有三次努力,而賣的分力有三次阻擊。在最標準的、已經過包含處理的三根K線模型中,第一根K線的高點,被賣的分力阻擊後出現回落,這個回落出現在第一根K線的上影部分或者第二根K線的下影部分;在第二根K線中,出現一個更高的高點,但這個高點的買的分力與第一根K線的高點中出現的買的分力,一定在小級別上出現力度背馳,從而至少製造了第二根K線的上影線部分。最後,第三根K線,會再次進行一次買的分力的攻擊,但這個攻擊完全被賣的分力擊敗,從而不能產生一個新高點,在小級別上大致出現一種第二類賣點的走勢。
可見一個分型結構的出現,如同走勢中樞一樣,都是經過三次反覆心理較量的過程,體現在走勢中樞就是三個次級別走勢。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一個頂分型就這樣出現了。
底分型的情況道理一樣,也不難理解。
還可以深入分析這三根K線的不同情況。首先,一個完全沒有包含關係的分型結構,意味着市場雙方都是直截了當,沒有太多猶豫。包含關係(只要不是直接把陽線以長陰線喫掉)意味着一種猶豫,一種不確定的觀望等。對應的,一般在小級別上都會表現出走勢中樞延伸、擴張之類的走勢,不會出現走勢中樞新生之類的走勢。
以沒有包含關係的標準頂分型爲例,如果第一根K線是一根長陽線,而第二、第三根K線都是小陰小陽,那麼這個分型結構的實際意義就不大了。對應地,在小級別上,一定顯現出了小級別走勢中樞上移後小級別新走勢中樞的形成。一般來說,這種頂分型成爲真正頂部的可能性很小,絕大多數都是中繼型的頂部。
如圖3-6所示。

圖3-6 中繼類的頂分型類型
中繼類頂分型具體實例如圖3-7所示。

圖3-7 K線走勢中的中繼類頂分型
如果第二根K線是帶長上影線的K線,甚至就是直接的長陰線,而第三根K線不能以陽線收在第二根K線區間的一半之上,那麼該頂分型的力度就比較大,接下來的走勢要延續成一筆的可能性就極大了。
如圖3-8所示。

圖3-8 較大力度的頂分型類型
較大力度的頂分型具體實例如圖3-9所示。

圖3-9 K線走勢中的較大力度頂分型
一般來說,經過包含關係標準化處理後的頂分型中,第三根K線如果跌破第一根K線的低點而且不能高收到第一根K線區間的一半之上,屬於力度最弱的一種,也就是說這種頂分型有較強的殺傷力。
如圖3-10所示。

圖3-10 最大力度的頂分型類型
最大力度頂分型類型具體實例如圖3-11所示。

圖3-11 K線走勢中的最大力度頂分型類型
分型形成後,無非有兩種結構:一種成爲中繼型,最終不延續成筆;一種延續成筆。對於後一種情況,耐心等待是最理想的處理方式。例如在日線上賣出之後,就等着相反的底分型出來再操作,中間可以去做別的股票,這樣效率最高。
對於第一種情況,可以看是否有效突破5週期均線。例如對日線上的頂分型,就看價格是否有效突破5日均線,突破了就持有。這是判斷頂分型是否爲中繼類的一個很好的操作依據。
如圖3-12所示。

圖3-12 不能延續成筆的中繼頂底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