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股實時盤中的技術指標和技術要點解析

  |  

個股實時技術

對個股進行分析的角度和方法,因交易者的層面不同而有所差異。盤中個股分析適用於一切指標型技術方法和結構型技術方法。這裏着重介紹一些主要的實時盤中技術指標和技術要點。

內盤與外盤

(1)內盤。

內盤是實時盤中已經成交的主動性賣單之和。主動性賣單指成交在買方的賣單,是由於看空的投資者爲保證成交向下與買盤成交。內盤越大,實時盤中下跌的動力越大。當內盤比外盤大得多,並且股價不斷下跌時,表明很多投資者在大量拋售股票。

(2)外盤。

外盤是實時盤中已經成交的主動性買單之和。主動性買單指成交在賣方的買單,是由於看多的投資者爲保證成交向上與賣盤成交。外盤越大,實時盤中上漲的動力越大。當外盤比內盤大得多,並且股價不斷上漲時,表明很多投資者在大量買入股票。

(3)技術要點。

1. 外盤大於內盤,表明盤中多頭能最充足;外盤小於內盤,表明盤中空頭能最充足。這些內、外盤狀態往往是多、空趨勢成立,並延續原趨勢運行的標誌,但內盤與外盤對盤中轉勢的變化時常反應遲鈍,不可作爲主要的盤中決策指標。

2. 盤中趨勢的變化在內、外盤關係上的表現是:兩者數量上的差距在大單的作用下迅速縮小。大單作用的方向往往是盤中短線趨勢的運行方向,這時不應過於關注內、外盤的數量比

3. 內外盤數量比改變所形成的突破點,往往成爲盤中短線的進場點,應予以充分的關注。

4. 主力時常通過成交系統“做”出內外盤數量比,以達到做盤的意圖,這一點要予以特別注意,並結合相關技術進行綜合研判。

圖2-3-19分別顯示了上海九百(600838)和外高橋(600648)內外盤數量比的變化與盤中走勢的狀態。

圖2-3-19

前者低開高走,外盤一直小於內盤,顯示了空頭能量充足,盤中走勢也呈現出空頭態勢;隨着多頭趨勢的強勁,外盤突破內盤數最,此後在多頭能量的推進下,股價穩步盤升,多頭能量一直支撐着多頭盤升直至收盤。

後者雖然高開高走,但外盤卻一直小於內盤,即使在盤升的過程中這種狀態也未能改變;直到該股漲停,外盤才大於內盤。

委買與委賣

委買和委賣分別包括三檔或五檔的委買(賣)價和委買(賣)量,分別代表了盤中多空雙方的市場意願(並非既成事實),其中買最與賣請具有一定的看盤價值。委買委賣一般情況下的市場含義是:買最較大,賣量較小,表明多頭意願強烈,空頭意願薄弱;買量較小,賣量較大,表明空頭意願強烈,多頭意願薄弱。

技術要點:

(1)價格在盤中快速運動,委買、委賣量的超常狀態支持着該方向的運動。

(2)委買、委賣是最容易人爲操縱,主力通常利用委買或委賣表現出做盤意圖,進行反技術操作。

(3)由委買、委賣墩差位形成的委比的看盤價值較差,不宜作爲看盤的主要指標。

量比

量比是實時盤中短一分鐘均量與5日每一分鐘均量之比。其表達式爲:

量比=(當前總成交量÷當前開盤分鐘數)÷(5日均量÷240)

量比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成交量狀態指標,它反映了實時盤中股票的放量和縮量狀態,我們常以此研判趨勢的漲跌動能。其研判規則是:

(1)量比大於I爲成交放量,趨勢方向動能較大。

(2)量比小於1爲成交縮量,趨勢方向動能較小。

排序

排序分析是實時盤中重要的分析方法。排序就是對市場所有成員以一定的技術標準進行強弱大小的比較,藉以發現或研判個股實時盤中的短線趨勢的狀況。

我們所用的排序方法主要是綜合排序法(俗稱81和83排序)。綜合排序法有其特有的優點,它能夠顯示實時盤中相關技術的市場排序狀況。其缺點是:

(1)將滬深兩市場分裂開來進行排序,不能綜合反映整體市場的排序狀態。

(2)排序時所固化的指標雖然有相互參照性,但缺乏合理的定位分析。

因此,作者主張用動態顯示牌進行自定義排序,其方法和步驟主要包括兩個方面:歸類排序板塊和定義排序指標(圖2-3-20)。

(1)歸類排序板塊。

歸類排序板塊就是將具有相同市場屬性的市場成員歸結爲一個排序板塊。比如要進行A股交易,可將滬深A股歸結在A股板塊,並對A股板塊進行排序。在進行歸類排序時,將相關性較差或不同的市場屬性的成員從排序板塊中予以剔除,如在進行A股排序時將基金、B股和國債從A股中剔除。

(2)定義排序指標。

排序指標的選擇因人而異,但也有其共同點。進行市場或板塊排序分析的目的是爲了發現和了解個股實時盤中的強勢程度,藉此發現或把握超級短線的個股投資機會,此外,實時盤中一切相關的排序指標都可歸結爲成交量類指標和成交價類指標。由於各類指標的特點和技術功能不同,其在不同時間內的排序結果必然不同,因此,在選擇排序指標時首先應定義基準排序指標(也可以在動態顯示牌中自行確定基準,以選擇基準排序指標),其他的指標都是對基準類指標進行輔助分析。

圖2-3-20

價格類排序指標

(1)盤中強弱度指標。

1. 該指標的算法是:大盤的漲跌幅減去個股的漲跌幅。

2. 該指標通過個股與大盤指標的對比分析,用以確定市場強弱度排序。

3. 個股盤中的強弱度:大於零表明強於市場,小於零表明弱於市場。

4. 排名越靠前,表明其市場趨勢強度越大。

(2)漲跌幅。

1. 漲跌幅是個股的強弱度指標,在具有共同規則的市場或板塊中,它表明了個股在市場中的強弱程度。

2. 漲幅越大、排序越靠前,表明其市場趨勢強度越大。

(3)漲速。

1. 漲速是當前價格與若干分鐘前的價格相比上漲的速度大小。

2. 漲速也是一種市場強弱度指標,漲速越大,市場趨勢強度越大。

成交量類指標

(1)量比。

1. 量比反映了趨勢動能狀況,是個股成交量狀態的橫向對比指標。

2. 量比越大,趨勢方向的動能越大,趨勢延續的可能性越大。

(2)換手率

1. 換手率是當前的成交佔總流通盤的比例。

2. 該指標是個股縱向成交量狀況指標,反映了個股動能的變化。

3. 換手率的放縮量標準因品種不同而有所差別,應區別對待。

(3)委差。

1. 委差是買盤掛單總量與賣盤掛單總量之差。

2. 委差爲正表明買盤意願較強,委差爲負表明賣盤意願較強。

3. 委差的正負大小揭示了實時盤中買賣盤的動力和阻力程度。

在進行實時盤中排序分析時,可以在動態顯示牌中羅列上述排序指標。在對某個基準指標進行排序時,綜合考察其他指標的狀況,可以完成對盤中個股短線態勢的綜合確定。

分筆成交分析

分筆成交顯示實時盤中每一筆買賣的成交狀態,其數據有三種屬性:一價(唯一的成交價)、一覺(唯一的成交量)和成交方向(主動性買盤或賣盤);在圖表中,這三種屬性分別顯示爲:價格點、成交量柱狀線和成交方向的顏色。

分筆成交不僅是最小的分析週期,也是市場最基礎的數據源。市場所有的分析數據無不來源於分筆成交數據,因此,分筆成交對於超級短線的分析和決策具有重要的意義。

分筆成交數據與常規數據唯一的區別在於它只有一價一量,而常規數據則有四價一量。在分筆成交數據中,成交價等同於最高價、開盤價、最低價、收盤價,因此,分筆成交數據適用於所有指標型技術方法和結構型技術方法。

與常規的技術分析方法有所不同,分筆成交分析呈現出自身特有的屬性,這種屬性構成了分筆成交特定的分析方法(圖2-3-21)。

這裏列舉兩種分筆成交常用的分析方法:

(1)動量分析。

動量分析就是根據分筆成交主動性買盤與主動性賣盤的累計對比分析,確定個股實時盤中上漲或下跌的動能。其計算公式爲:

動量分析=(主動性買量之和一主動性賣盆之和)÷(主動性買量之和+主動性賣量之和)

動量分析的公式既可以用函數逐筆累計得出,也可以直接引用內、外盤數據計算得出。

此外。可以按梅筆成交量的大小進行條件限定累計,計算出大動量,其代表短線趨勢動能的意義更爲明顯。具體方法爲:

1. 僅累計大於特定數量的主動性買賣盤。比如僅對每筆成交大於100手的分筆成交買盤進行累計。

2. 按照動量的計算公式進行計算。

(2)大小比分析。

大小比分析就是按照設定的大小條件對同一趨勢方向的分筆成交最分別進行大小統計,並將大小分筆成交統計結果進行比較。其表達式爲:

大單分筆成交累計數奮小單分筆成交象計數

比如,可將每筆成交100手作爲大小單設定條件,凡每筆成交大於100手爲大額成交,凡每筆成交小於100手爲小額成交。

圖2-3-21

大小比分析將有效地確定趨勢方向大手成交的強度,並以此分析趨勢方向的運動力度。有關分筆成交的特定分析方法絕非上面列舉的兩種,每一個投資者都可以根據自己超級短線的交易理念建立相應的分筆成交指標體系。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

MACD的使用技巧:趨勢第一

MACD指標作為判斷市場趨勢的重要工具,投資者在使用的過程中,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利用該指標來判斷市場的趨勢。這是進行股票操作的基礎。當DIFF綫和DEA綫較長時間在零軸上方運行時,錶明市場處於上漲趨勢中。接下來投資者應采取持股待漲或逢低加倉的策略。

財務報表附有的其他資料

財務報表附有的其他資料上市股份公司對外公佈的財務報表通常附有對報表加以說明的補充材料。它與財務報表共同構成一個有機總體。投資者利用這些資料可以瞭解到許多非常有用的信息公司財務報表附有的其它資料可以分爲兩部分。

分時圖上均價綫止損法則

分時圖上均價綫止損法則 技術特徵第一,分時圖上止損的法則有很多種,在這裏重點介紹破位止損法則。如下圖所示。第二,股價運行到盤頭階段末期,均綫係統已經疲態畢現,早盤股價跳空低開,直接下行,放量下跌,毫無抵抗。第三,隨後,加速下跌,垂直跳水,封死在跌停闆上。

均綫可以揭示下跌趨勢

均綫可以揭示下跌趨勢技術特徵在下跌的初中期,短期移動平均綫嚮下跌破中長期移動平均綫,形成的交叉叫死亡交叉,簡稱死叉。死叉錶示股價可能即將下跌。如下圖所示。

冠軍魔咒(四):聰明的失敗遠勝糊塗的成功

我們繼續深入關於冠軍魔咒的研究,進入一個更加重要但是更少有人研究的領域——失敗之後怎麼辦?儘管冠軍容易跌倒,但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冠軍還有可能再爬起來。事實上,2009年的冠軍L先生、2010年的冠軍C先生等,都有過產品淨值被腰斬之後,再度騰飛的事例。

MACD趨勢交易技術

趨勢的理論:在實戰中,趨勢綫主要用來研判市場趨勢。除此之外,投資者還要注意它的另外兩種用法。(1)支撐與阻礙上升趨勢綫對股價構成支撐作用,下降趨勢綫對股價具有阻礙作用。上升趨勢形成後,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波段高點進行連綫,可以得齣上升趨勢的上升阻力綫。上升趨勢綫對股價起到支撐作用,而上升阻力綫將對股價構成一定的壓力作用。

均綫確認和預測趨勢

均綫具有穩定性的特點,因此可以幫助交易者確認現有趨勢,指示未來趨勢的方嚮。股價或指數上下波動相對較頻繁。波動幅度較大,不易發現股價運行規律和中長期趨勢。均綫比較平滑,過濾瞭同期股價或指數的巨幅波動,便於識彆和判斷當下趨勢,預測趨勢未來運行的方嚮。一般而言,均綫方嚮指示趨勢運行的方嚮,均綫運行角度代錶趨勢運行的力度。

期貨市場具有什麼基本經濟功能?

期貨市場在穩定與促進市場經濟發展方面有以下功能。(1)規避價格風險的功能。期貨市場最突出的功能就是爲生產經營者提供迴避價格風險的手段。即生產經營者通過在期貨市場上進行套期保值業務來回避現貨交易中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鎖定生產經營成本,實現預期利潤。也就是說,期貨市場彌補了現貨市場的不足。(2)發現價格的功能。

查看板塊衰落的方法

如果某一板塊有以下兒點特徵,則說明該板塊已經開始衰落,需要回方法一:看漲幅。在集合競價結束後,如果在漲幅榜前20名中,某一板塊的個股已不足總數的1/4,共至連3個也達不到,在接下來的連續幾天裏還呈現爲遞減的趨勢,那麼說明該板塊的上漲空間已經很少.或者已經漲到位,主力機構不再願意投人資金運作。方法二:看成交量。

均綫的平均成本綫和移動趨勢綫

均綫最重要的作用有兩點:平均成本和指示趨勢。其中平均成本是均綫的根本所在,確認和指示趨勢是其最大的作用,其他特點和所有運用法則全部由此兩點衍生,所以有人稱均綫為平均成本綫和移動趨勢綫。平均成本是均綫的本質K綫是趨勢最直接的載體。將K綫的收盤價格移動平均,連續標注在坐標圖上,就是均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