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安(CZ)重新引發爭論:比特幣真的能成爲全球儲備貨幣嗎?本文將探討去美元化的關鍵數據、現實障礙和具體場景,並附上最新的思考和補充支持。
美元仍然佔據主導地位:儘管加密貨幣勢頭強勁,但比特幣尚未準備好取代美元成爲全球儲備貨幣。趙長鵬(CZ)在香港的干預再次引發了去美元化的討論,但數據和市場結構表明,去美元化的道路漫長,技術限制、監管不均等以及流動性限制等因素都將影響去美元化進程。必須承認,人們對比特幣的興趣正在增長,但成爲全球儲備貨幣的前提條件仍然充滿挑戰。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公開COFER數據,美元仍持有全球貨幣儲備的約58% ,這一比例反映了網絡效應和市場深度。行業分析師和國際報告也強調了基礎設施和穩定性方面的限制,這些限制使得加密貨幣作爲儲備的系統性採用變得複雜,國際清算銀行(BIS)的分析也強調了這一點。在我們的研究中,很明顯,第二層(Layer 2)的採用正在加速,但市場深度和託管實踐仍然不足以使其發揮全球儲備的作用。
事實:趙長鵬在 2025 年亞洲比特幣峯會上重提這一話題
在香港舉行的比特幣亞洲2025峯會上,幣安創始人將比特幣描述爲“數字黃金” ,並重申了對其長期地位的信心,同時也承認了該網絡的技術侷限性。據估計,此次峯會吸引了1萬至1.5萬人參加,並得到了國際媒體的廣泛報道, 《南華早報》也對此進行了報道。在這樣的背景下,熱情與謹慎並存。
- 地點和日期:香港,2025年。
- BTC 網絡容量:在沒有第二層解決方案的情況下,區塊鏈目前處理速度約爲7 tx/s 。
- 價格和預測:CZ 過去提到的價格目標是專業媒體報道的個人觀點,而不是操作指示。
需要了解的數字
- 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佔比:根據IMF COFER數據,美元持有約58%的儲備,反映了網絡效應、市場深度和美國國債的作用。
- 比特幣市值: CoinMarketCap報告稱,在某些階段,比特幣已超過一萬億美元,但仍遠低於以美元計價的全球官方儲備總價值。
- BTC年化歷史波動率:歷史數據顯示,波動幅度可達每年幾十個百分點,明顯高於主要法定貨幣。
- 第二層(閃電網絡) :閃電網絡在小額支付和快速轉賬方面的使用日益增多,受到BitcoinVisuals和Amboss.space等公共追蹤器的監控,突顯了節點和運營能力的擴展。
去美元化:驅動因素與阻礙因素
減少對美元依賴的動力源於地緣政治動機、技術創新和風險管理策略。有趣的是,即使替代品和工具不斷增多,美元的基礎設施及其流動性優勢對於運營者的信心仍然至關重要。
- 美國債務和貨幣政策:一些國家通過分散儲備來降低宏觀經濟風險和利率。
- 金磚國家倡議:該組織在不同階段推動以當地貨幣進行兌換,以減少在特定渠道對美元的依賴。
- 支付替代品:採用 CIPS 和跨境數字網絡等系統擴大了美元以外的選擇。
- 制裁制度:國際限制鼓勵替代支付解決方案,包括利基環境下的數字資產。
爲什麼比特幣尚未成爲全球儲備貨幣:5 個主要障礙
- 可擴展性:比特幣主網絡每秒處理的交易很少;第 2 層解決方案減輕了負載,但需要成熟的標準、互操作性和安全性。
- 波動性:價格大幅波動限制了比特幣作爲記賬單位以及中央銀行和主權基金的低風險儲備的使用。
- 流動性和市場深度:美元在交易所、債券和衍生品領域佔據主導地位,而比特幣雖然在進步,但在規模和市場深度方面仍然遙遙領先。
- 監管與協調:規則(KYC/AML、稅收、託管)的碎片化以及多邊協議的缺乏阻礙了比特幣作爲儲備的機構採用。
- 治理和技術風險:協議變化、潛在攻擊以及對關鍵基礎設施的依賴增加了運營風險,這與中央銀行的審慎職責不一致。
現實場景:共存與逐步採用
短期至中期來看,美元、強勢國家貨幣以及機構投資組合中的數字資產共存的可能性更大。在這種背景下,數字資產的採用將以小規模、通常是實驗性的步驟進行。
- 選擇性多樣化:一些公共或公司金庫可能包括少量 BTC 作爲非相關儲備。
- 跨境監管:比特幣作爲結算資產的使用可以在數字連接性較高的領域中站穩腳跟。
- 穩定工具:使用衍生品、資產籃子和具有實驗性授權的主權基金可以幫助緩解波動。
國際貿易:真正會改變什麼
使用比特幣進行跨境支付可以減少時間和費用,尤其是在採用第二層解決方案的情況下。需要注意的是,爲了有效實施,需要制定對沖波動性的策略、安全的託管解決方案以及統一的合規和報告規則。
- 成本:與傳統銀行渠道相比,轉賬速度更快,成本可能更低。
- 制裁風險:一些行爲者可能會試圖規避限制,但機構採用將取決於合規性和可追溯性。
- 最容易接受的行業:高利潤的數字服務和 B2B 支付似乎是可能的候選者;對於低利潤的商品,採用並不那麼直接。
比較的聲音:超越趙長鵬的樂觀
儘管趙長鵬對比特幣的樂觀態度與更爲謹慎的觀點形成鮮明對比,但經濟學家和機構提醒稱,儲備貨幣受益於強大的歷史慣性、成熟的市場和穩固的法治。例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強調,持續的多元化不會迅速取代美元,而國際清算銀行則指出了與加密貨幣在系統性支付中的可擴展性和穩定性相關的關鍵問題。
結論
去美元化進程各有不同,比特幣作爲一種稀缺數字資產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然而,在波動性、規模有限和監管問題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下,比特幣向全球儲備貨幣的轉變需要時間、共同標準以及日益增強的機構信任。在此背景下,這條道路似乎是循序漸進的。
- 短期內:預計會出現共存和有針對性的實驗,但不會立即取代美元。
- 從中期來看:基礎設施(託管、審計、第 2 層)的擴展和協調的法規將具有決定性作用。
- 關鍵驅動因素:感知波動性的降低、市場的深化以及多邊協議將決定下一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