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ERC-20?
ERC-20 是使用以太坊區塊鏈創建的同質化代幣的技術標準。同質化代幣可以與其他代幣互換——而衆所周知的非同質化代幣(NFT)則不能互換。
ERC-20 允許開發者創建可與其他產品和服務配合使用的智能合約代幣。這些代幣代表資產、權利、所有權、訪問權限、加密貨幣或任何其他本身並非獨一無二但可以轉讓的事物。
要點總結
- 以太坊請求評論 20 (ERC-20) 是使用以太坊區塊鏈創建的同質化代幣的已實施標準。
- ERC-20 指導以太坊區塊鏈上新代幣的創建,以便它們可以與其他智能合約代幣互換。
- 自 ERC-20 標準實施以來,以太坊生態系統中的大多數代幣都是使用 ERC-20 標準創建的。
ERC-20的歷史
2015年,智能合約開始流行,但一些問題亟待解決。由於任何人都可以創建代幣,因此代幣數量激增。然而,當時並沒有辦法確保所有不同的代幣都能被區塊鏈上的每個人創建、使用或交換。如果沒有標準化的代幣機制,每個應用程序都需要自己的代幣。用戶需要找到一種方法,在數百個正在開發的應用程序之間進行代幣的轉換。
該標準的起源
ERC-20 由開發者 Fabian Vogelsteller 於 2015 年提出,旨在解決以太坊區塊鏈智能合約對標準的需求。Vogelsteller 通過項目的 GitHub 頁面以以太坊請求評論 (ERC) 的形式提交了該提案。由於它是第二十條評論,因此被命名爲 ERC-20。
按照以太坊開發者社區的流程,該提案於 2017 年獲得批准並實施,成爲以太坊改進提案 20 (EIP-20)。然而,它仍然被稱爲 ERC-20,因爲在獲得批准之前,它一直被稱爲 ERC-20。
由於該請求已獲批准並實施,如果開發者希望以太坊區塊鏈上實現的智能合約代幣可以互換,則這些代幣必須符合此標準。
ERC-20 內容
ERC-20 是一系列函數和事件的列表,只有符合 ERC-20 標準的代幣才能被視爲符合該標準。這些函數(在 ERC 中稱爲方法)描述了智能合約代幣必須包含的內容,而事件則描述了執行的操作。代幣必須具備的函數包括:
- 總供應量:將要發行的代幣總數。
- BalanceOf :代幣持有者賬戶的賬戶餘額
- 轉賬:自動將指定數量的代幣轉賬到指定地址,用於使用該代幣的交易。
- TransferFrom :使用代幣從指定地址自動執行指定數量的代幣轉賬。
- 批准:允許支出者從指定賬戶中提取一定數量的代幣,最高不超過指定金額。
- 津貼:將一定數量的代幣從支出者返還給所有者
令牌中必須包含的事件有:
- 轉賬:轉賬成功時觸發的事件
- 批准:已批准事件(事件)的日誌
以下功能是可選的,並非必須包含,但它們可以增強令牌的可用性:
- 令牌名稱(可選)
- 其符號(可選)
- 小數位數(可選)
“代幣”和“加密貨幣”經常被混用;所有加密貨幣都是代幣,但並非所有代幣都是加密貨幣。代幣通常代表區塊鏈之外的資產和權利。在符合 ERC-20 標準的語境下,代幣指的是符合以太坊社區設定的智能合約標準,並在區塊鏈上表示的某種事物。
那麼,這一切意味着什麼呢?這些函數和事件都是編程語言中的術語,例如:
函數名 () 公共視圖 返回 (字符串)
函數 balanceOf (address _owner) 公共視圖 返回 (uint256 balance)
這些功能爲代幣提供了一個通用接口,以便於訪問、識別和使用。這減少了用戶和應用程序界面因每種代幣都採用不同的信息顯示方式而產生的混亂。此外,這些代碼功能還有助於確定流通中的代幣數量、存儲和返回餘額、發起轉賬和提現請求、授予批准以及同意自動轉賬。
許多知名的數字貨幣都採用 ERC-20 標準。一些流行的例子包括:
ERC-20 的目標
ERC-20 標準在區塊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定義了一系列以太坊代幣在使用智能合約時必須遵守的通用規則。這些規則包括代幣的轉讓方式、交易審批流程、用戶如何訪問代幣數據以及代幣的總供應量等。
這種合規性對於以太坊保持其可擴展性的承諾也是必要的;它確保了使用以太坊生態系統創建的衆多不同代幣之間的兼容性。
因此,這一代幣標準使各類開發者能夠準確預測新代幣在以太坊系統中的運行方式。這簡化了開發者的工作;他們可以繼續推進項目,無需擔心每次發佈新代幣時都需要重做現有項目。此外,只要代幣遵循相關規則,新項目也無需擔心與舊項目的兼容性問題。
幸運的是,大多數代幣開發者都遵循了 ERC-20 規則,這意味着通過以太坊發行的大多數代幣都符合 ERC-20 標準。
BEP-2 與 ERC-20
ERC-20 是以太坊生態系統中代幣的標準。許多其他代幣、區塊鏈和生態系統都源自以太坊。幣安(Binance)就是這樣一個生態系統和區塊鏈。幣安團隊基於以太坊的一個分叉創建了自己的區塊鏈——幣安鏈(Binance Chain)。
幣安開發者隨後創建了自己的代幣標準,用於在其區塊鏈上創建的代幣。該標準名爲 BEP-2,與 ERC-20 類似,都指導在幣安鏈上使用的代幣創建。
幣安還創建了一條與幣安鏈並行運行的側鏈,稱爲幣安智能鏈。這條鏈兼容ERC-20代幣、以太坊虛擬機和幣安鏈;但它採用了一種名爲BEP-20的更新標準,從而實現了跨鏈兼容性。
ERC-20是什麼意思?
ERC-20 是以太坊第 20 號請求評論 (Ethereum Request for Comment, number 20) 的縮寫。ERC-20 是使用以太坊創建的智能合約代幣的標準。
ETH 和 ERC-20 有什麼區別?
以太幣 (ETH) 是以太坊區塊鏈和網絡使用的原生代幣,作爲支付系統用於驗證交易。ERC-20 是創建可在以太坊生態系統中使用的、支持智能合約的同質化代幣的標準。
什麼是ERC-20錢包?
ERC-20 錢包是一種可以讓你管理符合 ERC-20 標準的代幣的錢包。
結論
爲了解決人們日益關注的多個代幣無法在以太坊區塊鏈上進行轉讓的問題,2015 年提出了一項標準提案並予以實施。該標準名爲以太坊請求評論 (ERC) 20,旨在指導代幣的創建,使與以太坊區塊鏈兼容的代幣能夠互換使用。
更正——2023年5月11日:本文此前版本錯誤地將ERC-20提案的開發者姓名列爲Fabin Vogelstellar。正確姓名應爲Fabian Vogelstel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