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壁壘的寡頭壟斷行業遇到長景氣週期時漲幅極爲壯觀——煙臺萬華
背景;MDI國內市場高成長(2001~2006之5年複合增長率高達23.4%+進口替代高速進行)。MDI國際市場:MDI屬於高成長的化工原料,年均增速達到8%。
煙臺萬華(600309),市場仍是競爭型的.但是行業壁壘很高,主導產品MDI的生產技術在全世界都沒有人出售,因此進人該行業非常困難.這使產能增長侷限在現有的幾家國際巨頭的擴產,從而在行業需求爆發性增長的同時,行業供應增長相對理性,使煙臺萬華受益很大。
在國際跨國巨頭的競爭之下,煙臺萬華在2006~2007兩年出口高增長,2001~2007整整7年超高速增長是怎麼實現的?我們研究後發現,國際巨頭一方面產品種類較多,難免顧此失彼;一方面對於中國國內的市揚需求增長,敏感程度不如國內企業。
同時,我們看到,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引發的股市大跌中,作爲MDI壟斷者之一的煙臺萬華跌幅巨大。而同期VE行業壟斷者新和成及浙江醫藥卻逆市大漲。那麼爲什麼VE行業可以通過價格合謀抵抗經濟週期波動,而煙臺萬華的週期性偏強?因爲:
MDI產品下游需求彈性較大,下游需求彈性大的壟斷行業,價格上漲後銷量很快會下來,因此壟斷所能帶來的利益有限,價格合謀的動力不足,行業利潤成長更多依靠下游需求增長,因而對週期的方御能力有限。
煙臺萬華下游需求成長速度很快而且未來預期的成長仍然較高,各壟斷寡頭仍有市場份額爭奪動力,市場格局尚不穩定。
相比之下,VE的下游飼料行業規模長期穩定,既缺乏高成長的預期,也難有強烈的週期波動。在這種局面下,壟斷者易於建立長期穩定默契的合作關係。
高壁壘的寡頭壟斷行業,遇到長景氣週期時漲幅極爲壯觀——福耀玻璃
背景:1. 國際市場穩定增長:進人21世紀,全球汽車行業已經進人成熟期,每年的增速基本穩定在2%~3%左右,汽車玻璃年均增速也基本保持與此相當的速度。2. 國內汽車市場高成長:自2000~2009年,中國的汽車產銷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驚人的20%以上。福耀玻璃公司產品在2001年前以北美出口爲主,後轉爲國內銷售和亞太出口爲主。
行業特徵:基於汽車玻璃半手工半自動化的特性,汽車玻璃是勞動相對密集型的產業。
無形的行業門檻極高:1. 該行業規模效益非常明顯,中小規模企業幾乎全線虧損;2. 下游客戶大型化要求供應商大型化;3. 汽車玻璃價格僅佔整車1%,整車廠商更關注汽車玻璃的質量及安全性,對汽車玻璃價格相對不敏感,低價搶佔市場策略難以實行。(市場化門檻)
上述三條使汽車行業壁壘高築,新廠商很難進入。
背景資料:
壟斷市場,享受長景氣週期
相比幾個主要競爭對手信義玻璃(2005年銷售收入10億元左右)、耀皮玻璃(2005年汽車玻璃銷售收入3.1億元)、南玻(2005年汽車玻璃銷售收入1.8億元)、秦皇島海燕(2005年銷售收入2億~3億元)、上海聖戈班(2005年銷售收入1~2億元),福耀2006年汽車玻璃的銷售收入達到29億元,規模遠大於競爭對手,同時設備成本低,產品開發能力強,並擁有相對完善的物流運輸系統。據瞭解,除信義玻璃外,絕大部分競爭對手均處於微利或基本不賺錢的狀態。信義玻璃則以配件維修市場爲主,較之OEM市場屬於利潤率較低的業務。
福耀玻璃以汽車玻璃爲主,汽車玻璃銷售額2005年爲21.5億元,2006年爲28, 9億元;產品銷售的總體毛利率2005年爲37. 6%,2006年爲36. 57%。
南玻的汽車玻璃毛利率2005年爲11. 57%,銷售額爲1.8億元;2006年毛利率爲18.82%,銷售額爲2億元。相比之下,南玻公司產品銷售的總體毛利率爲2005年爲32.13%,2006年爲32. 15%。汽車玻璃業務成爲了拖累南玻公司利潤的包被,2007年,南玻把汽車玻璃業務整體賣給了信義公司。
耀皮玻璃的兩個汽車玻璃子公司(上海耀皮汽車玻璃公司和上海耀皮康橋汽車玻璃公司)2005年總體虧損1000萬元;2006年總體盈利1156萬元。
儘管國內汽車價格持續下跌,但福耀汽車玻璃毛利率並未受到影響。其原因在於,中國汽車玻璃行業市場相對集中,福耀玻璃的國內市場佔有率超過50%,而汽車行業過於分散,因此公司相對擁有更強的侃價能力,在定價過程中擁有較強的話語權;另一方面,汽車玻璃作爲重要的安全配件,其價格僅佔整車價格的1%左右,從整車廠商的角度看,他們更關注汽車玻璃的質量及安全性,因此他們對汽車玻璃價格相對不敏感,從而使公司能夠享有相對穩定的高利潤率。(規模帶來的物流和成本以及議價能力方西的優勢。)
據瞭解,汽車玻璃企業銷售100萬件產品跟10萬件的利潤率懸殊極大,甚至是從不賺錢到賺錢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