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
基本情況
中國的房改從1994年起步,1994年7月18日《國務院關於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決定》使房地產市場化邁出了第一步。1996 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推進住房制度改革,建設“安居工程”,加快住房商品化的步伐。1998 年,國家育布從下半年起停止實物分房,逐步實行貨幣分房。2001年上半年房地產市場出現購銷兩旺的情況,價格也出現了較快的上升。2001~2007年房地產進人持續價升量增的大牛市,房地產投資成爲居民配置財富的主要項目之一。
目前,中國的房地產囤積了巨大的國民財富,我國現有建築面積約500億平方米。城鎮商品房面積約140億平方米,以2009年的房價計算總價值約56萬億元,以30%投資投機比例來計算所沉澱的投資、投機資金總量約有17萬億元。另外,每年有2萬億~5萬億元的新增資金買房(2009年爲4萬億元左右)。
房地產對資金的競爭力
房地產投資的收益=房價年上漲率十租金收益率
從中國目前的房地產現狀來看,由於中國房價持續了10年的長週期上漲,賺錢效應極爲顯著,房產投資屬性的重要性已經遠遠地高過了其消費屬性,龐大的社會資金仍保留着喜愛房地產和土地投資的思維慣性。
雖然我們無法確認中國的房地產泡沫何時崩盤,但2010年後房市的不確定性增加是顯而易見的。我們認爲中國的房地產已經到達了一個階段性高點,2010年及以後的5年內,部分房地產資金將流向股市。我們等待房地產成交數據作爲趨勢成立的最終確認。
中國房地產市場發展的歷史統計資料
2005年房地產投資量價齊升,社會財富湧向房子,股市資金抽離嚴重,股價跌到谷底。
股票
基本情況
股市投資的本質是一種集合投資,通過彙集中小額資金用於大項目投資。它是一種流動性強,進入門檻低的權益類投資。
目前(2010年05月)A股市場約有24萬億的流通市值。
股市對資金的吸引力
(1)利潤及成長性:股市是權益類投資,而權益類投資追求的是利潤。決定全社會企業整體利潤的兩個最關鍵決定因素是GDP和上市公司的行業競爭結構。從中短期來看,股市投資主要是對大中型規模企業以及現有經營體的一種投資,通常情況下,GDP增速提高,上市公司利潤增速將提高。但是如果在--段時間內,GDP增速的提高主要來源於新增投資和中小規模投資,GDP增速的構成是大中型規模企業以及現有經營體的競爭性投資的話,反而將會導致上市公司行業競爭結構惡化,從而降低股市對資金的吸引力。
例如,同樣的GDP增長不斷提速,2003~2004年由於經濟增長動力主要來自於外貿出口的中小型民間投資以及各行各業的新上項目高速增長,反而造成2005年上市公司淨資產收益率整體下降;但隨着2004~2005年以來新上項目審批難度增加,以及民間投資環境的惡化,上市公司作爲中大規模的現有經營體受益於GDP增長的程度明顯增加。
(2)風險:2003年以來,隨着莊股時代的逐漸結束,在中國普通投資者眼裏,對股市的認識逐漸從賭場過渡到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市場。
(3)投資渠道的便利性:近年來,投資股市的渠道和產品日益豐富,投資方式多種多樣,投資門檻很低,如直接投資股市、定投或認購證券投資基金、投資股市的集合理財產品等。相對於私企老闆和富豪級別的人通過直接實業投資進人權益類資產不同,股市已經逐漸成爲普通老百姓參與權益類投資的主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