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同一行業的公司爲了共同提升利潤而非彼此激烈競爭而攜手合作時,這種情況被稱爲寡頭壟斷。寡頭壟斷現象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甚至在某些行業似乎還在不斷增加。與壟斷(即單一公司主導特定市場)不同,寡頭壟斷是由少數幾家公司組成的,它們共同對某個市場或行業施加着巨大的影響力。
雖然這些公司在各自的市場中仍被視爲競爭對手,但它們也傾向於相互合作或協調,以使整個集團受益。這種反競爭行爲可能導致消費者面臨更高的價格。
摘要
- 當少數企業通過公開或隱晦的方式串謀限制產量或固定價格,以獲得高於正常市場收益時,就會出現寡頭壟斷。
- 寡頭壟斷與壟斷形成對比,壟斷中只有一個企業作爲生產者。
- 政府政策可以抑制或鼓勵寡頭壟斷行爲,混合經濟體中的企業經常尋求政府的許可來限制競爭。
- 寡頭壟斷的例子在石油天然氣、航空、大衆傳媒、汽車和電信等主要行業中都能找到。
- 寡頭壟斷的存在並不意味着存在協調或串謀。
理解寡頭壟斷
寡頭壟斷是指由少數幾家公司組成的市場結構,這些公司共同對特定行業或市場擁有巨大的影響力。雖然該集團擁有很強的市場力量,但集團內的任何一家公司都沒有足夠的實力去削弱其他公司或搶佔市場份額。因此,由於存在一定程度的競爭,該市場的價格較爲適中。
當一家公司定價時,其他公司會做出相應的調整以留住客戶。例如,如果一家航空公司降低機票價格,其他航空公司通常也會效仿。但是,由於寡頭壟斷市場的競爭程度遠低於自由市場,因此其價格通常高於完全競爭市場。
由於行業內不存在絕對主導力量,各公司可能傾向於相互勾結而非競爭,這阻礙了新進入者進入市場。這種合作使它們如同單一公司般運作。雖然寡頭壟斷並非由單一公司主導,但它設置了顯著的准入壁壘,有效地阻止了新興企業成爲競爭對手。
集中度比率衡量的是一個行業中最大幾家公司的市場份額,常用於識別寡頭壟斷。寡頭壟斷企業的數量沒有嚴格的上限,但數量必須足夠少,以至於一家公司的行爲會對其他公司產生顯著影響。
企業有能力操縱價格,人爲製造產品短缺,從而避免競爭,這會導致產品和服務質量下降,並增加消費者的成本。在美國,只要不違反反壟斷法,寡頭壟斷和壟斷企業就能不受限制地運營,同時限制競爭。這些法律涵蓋不合理的貿易限制;價格操縱、市場分割和串通投標等明顯有害的行爲;以及大幅削弱競爭的併購活動。
壟斷是指一家企業擁有集中的市場力量,雙頭壟斷是指兩家企業擁有市場力量,寡頭壟斷是指兩家或兩家以上企業擁有市場力量。
具有潛在寡頭壟斷的行業
縱觀歷史,許多行業都存在寡頭壟斷現象,包括鋼鐵製造、石油、鐵路、輪胎製造、連鎖超市和無線運營商。其他具有寡頭壟斷結構的行業還有航空和製藥業。
美國一些最引人注目的寡頭壟斷行業包括電影和電視製作、唱片音樂、無線運營商和航空公司。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兩到三家公司主導的行業變得越來越普遍。主要企業之間的合併協議導致了行業整合。
這些行業的共同點在於它們都具有很高的進入壁壘。它們往往需要大量的初始資本投資(例如,製造或購買飛機,或研發和銷售藥品),和/或享有專利和商標等知識產權保護,這些保護有效地阻止了競爭對手進入,並使現有企業佔據優勢。
交易者可以關注寡頭壟斷行業,以建立潛在的配對交易。
寡頭壟斷的當前實例
如今,存在着幾個著名的寡頭壟斷企業。其中一些企業在關鍵行業或領域擁有家喻戶曉的地位。
媒體
國家級大衆媒體和新聞機構是寡頭壟斷的典型例子,美國大部分媒體機構都由四家公司所有:
- AT&T( T )
- 康卡斯特( CMCSA )
- 沃爾特·迪士尼( DIS )
- Charter Communications (CHTR)
隨着流媒體的興起,亞馬遜和 Netflix 等新玩家最近也加入了競爭,但規模較小的玩家仍然被拒之門外。
大型科技公司
智能手機和電腦操作系統是大型科技公司寡頭壟斷的絕佳例證。蘋果iOS和谷歌安卓系統主導着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市場,而電腦操作系統市場則被蘋果和微軟Windows系統所壟斷。大型科技公司也高度集中於互聯網領域,谷歌、Meta(前身爲Facebook)和亞馬遜佔據主導地位。
汽車製造商
汽車製造業是寡頭壟斷的另一個例子,美國領先的汽車製造商是福特( F )、通用汽車和斯特蘭蒂斯(克萊斯勒通過合併重組而成)。在全球範圍內,大約有十幾家主要的汽車製造商,包括豐田、本田、大衆集團和雷諾-日產-三菱集團。
電信
AT&T 曾經是一家真正的壟斷企業,但由於反壟斷裁決而被拆分成幾家“小貝爾”公司。這些分拆出來的公司現在在固話和移動電話提供商領域保持着寡頭壟斷地位,其中包括 Verizon ( VZ )、T-Mobile ( TMUS ) 和 AT&T ( T )。
娛樂
好萊塢長期以來一直是一個寡頭壟斷行業,只有少數幾家電影製片廠、發行公司和院線可供選擇。音樂娛樂行業也同樣被少數幾家公司所主導,例如環球音樂集團、索尼和華納。
航空公司
如今,美國航空業可以說是寡頭壟斷的。截至 2021 年,美國國內主要航空公司有四家:美國航空公司 ( AAL )、達美航空公司 ( DAL )、西南航空公司 ( LUV ) 和聯合航空公司 ( UAL ),它們承運了超過 65% 的國內旅客。
其他行業
以上例子或許最爲顯而易見,但你很可能在經濟的各個領域都只發現少數幾家大型企業。食品製造商、化工企業、服裝企業和連鎖超市只是其中幾個值得關注的例子。
寡頭壟斷行業有哪些特徵?
寡頭壟斷往往出現在少數幾個有影響力的企業,但這些企業都無法有效排擠其他企業的情況下。這類行業通常是資本密集型行業,並且存在諸多其他准入壁壘,例如監管和知識產權保護。
哪些行業屬於寡頭壟斷行業?
從大衆傳媒和娛樂業到汽車製造商和航空公司,再到大型科技公司的某些領域,許多行業都存在寡頭壟斷現象。
寡頭壟斷的成因是什麼?
如果條件合適,寡頭壟斷企業將會意識到,對它們自身最有利的不是互相廝殺,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或在特定的業務方面相互協調與合作。
可口可樂、Netflix 和耐克是寡頭壟斷企業嗎?
這些公司目前在其各自的行業中都享有寡頭壟斷地位。
歸納總結
寡頭壟斷既可以自然形成,也可以由政府力量扶持,以此更好地管理行業。寡頭壟斷會導致消費者面臨更高的價格和更差的產品質量,但程度不及壟斷,因爲寡頭壟斷市場仍然存在競爭。美國的大多數行業都存在寡頭壟斷,這爲希望進入市場的企業設置了巨大的准入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