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田戰法的四大指導原則
1.疾如風。行情反轉或破位不對頭時,要趕快處置目前的頭寸。
2.徐如林。盤整時步調放緩,高出低進。
3.掠如火。單邊的連續走勢,一路追殺絕不猶豫手軟,並抱牢賺錢的頭寸,只追加不平倉。
4.不動如山。很多時候走勢不明,勉強進場不但難以圖利,還必須承受極大的風險,不如退場觀望。

酒田戰法的四個階段
築底階段
“酒田戰法”把底部比喻爲深谷,谷底多有河流,所以把“三重底”、“頭肩底”稱爲“三川”,“雙重底”、“w底”稱爲“兩川”,“弧形底”、“半圓底”成爲“鍋底”。底部橫向構築面積越大,代表上漲累積的動能越多,上漲的幅度也越大(猶如大樓的地基越穩固,樓就可以蓋得更高)。這一點與西方提出的“鐘擺效應”看法略有不同,“鐘擺效應”認爲最低點到頸線的距離越大,上漲的幅度越大。兩者都很有參考價值,真理沒有高下之分,筆者覺得都有道理。
上升階段
本間宗久把這個階段比喻成人生的四個過程:
(1)幼兒期:這個時期猶如幼兒學步,前進緩慢,而且一遇到害怕的狀況馬上退回母親的身邊,就像走勢的初步上升幅度不大、速度緩慢,稍微遇到阻力就馬上往回退。
(2)青年期:猶如體力充沛的年輕人“衝勁十足”,拼命地往前衝而且跑得遠、跳得高,雖然沒有什麼耐力,但遇到困難只要稍作休息、回檔整理,就能馬上再度發動新一輪的上攻。
(3)中年期:這個時期體力已經走下坡,但目標明確,穩定性也比較好,人到中年難免比較保守,猶如行情的末升段,走勢穩健緩慢,回檔幅度不大,但方向相當清楚,很多散戶就是在這個階段纔開始追入。
(4)老年期:人到老年,盛極而衰,終於成爲“強弩之末”,即使用盡最後一絲力氣也無力迴天,終告衰亡。
構築頭部
其實這個階段就是“上升階段的老年期”。行情走勢企圖向上再度推升,但多頭用盡力氣也無法突破前一波高點,最後向下突破頸線,完成頭部而進入“下跌階段”。本間宗久把下跌前的頭部統稱爲“天井”,“三重頂”稱爲“三山”,“頭肩頂”稱爲“佛頭”(猶如佛像的頭部與左肩、右肩),“雙重頂”、" M頭”稱爲“兩尊頂”,“弧形頂”稱爲“鍋蓋”或“半圓天井”。
同樣的,本間宗久也認爲頭部橫向構築面積越大,代表下跌累積的動能越多,下跌的幅度也越大,猶如拿一桶水往下倒,水桶越大,裝的水越多,水往下的衝力就越大。
下降階段
該階段和上升階段的道理一樣,只是方向相反。